返回第九章 东郡(第1/3页)  汉末贤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翌日,正在帐内与陈容论事的曹操见陈容面色苍白,一种疲惫之像,曹操说道:“今事无大小,都要劳累耀邦。见你如此神态,我于心不忍啊。“

    陈容笑道:“主公不必如此,我既在主公帐下效力,便要尽职尽责。“

    “耀邦宽心,我必征辟名士,为你分忧。”

    “多谢主公,”陈容突然兴奋道:“主公此言,也提醒了我。主公志在四海,且能无爪牙辅佐。此地便有两位贤士,还望主公莫要错过。”

    “是谁,还请耀邦言明。”

    “此两位乃是兄弟二人,见董卓之乱,本欲起兵攻之。然因被人劝阻,且卓兵势强而作罢。但仍不愿奉董卓,故两人避于此地。”

    “耀邦说的可是张范,张承二兄弟。”

    “然也。”

    “如此贤才,怎能错过。”曹操于是叫来曹仁道:“今耀邦为我举荐两贤士,二人就在此地,然不知确切位置。兄便想让你前去打探,然后告知为兄,行否?”

    “仁这便前去。”

    不出一日,曹仁便将消息带了回来。曹操大喜,便让陈容陪自己前去。

    到达二人住处,曹操刚欲扣门,便有一人看门道:“曹将军请进,兄长与我已候多时。”

    曹操甚为欣喜,向陈容道:“二人已入吾瓮中。”

    进入屋内,曹操便直言道:“公仪别来无恙。”

    “多谢将军挂念,范很好,”只见张范道:“将军来意,我已知晓。然请恕范无礼。今范志不在此,将军莫要强求。”

    曹操听及此话,大笑的脸一下久没了,嘴角抽搐道:“公仪不再考虑一下?”

    “我想法已定,莫要强求。”

    曹操此时脸上毫无表情,言道:“既如此,我就不强求了。”

    “二位且慢,且听我一言,”陈容出声道:“据耀邦所知,公与汝弟避祸扬州,乃是因董卓把持朝政,公等不愿与董卓为伍。是也不是?”

    “不错。”

    “这便好,前日诸军讨董,联军见董卓焚毁宫室不但没有丝毫举动,反而饮酒作乐。试问这是汉室忠臣之行乎。唯有我主,不惜以一群新募之人抵挡董卓精锐,更是与徐荣对峙数日,反观联军,竟无一人出兵助我主。由此可见,诸军讨董,各怀鬼胎,唯有我主是为大汉江山着想。我且问公,汝等见大汉忠臣不侍,难道要侍于一群狼子野心之人?此是汝等之衷乎?”

    张范与张承对视一看,皆无话可说。

    陈容此时更进一步,言道:“汝等难道真要行我所诉之事乎?”

    张范与张承见此,向曹操拜道:“我等参见主公。”

    曹操见此,言道:“公等莫要如此,请先起身。耀邦,你之言不妥。你此等行事,不是陷我于不义之地。”说完又朝着张范张承道:“公等莫要怪罪,耀邦一心为主,还望多多包涵。公等既无此志,某便不强求。耀邦,我等先走。”说完便要拉着陈容离开。

    张范与张承见到,急忙言道:“主公莫要多想,我等并非如主公所想。乃是因耀邦贤弟一番话,使我等幡然醒悟。还望主公收留。”

    曹操回道:“公等可是真心如此?”

    “主公是不信我等?”

    “并非如此,公等多虑,”曹操大喜道:“如此便欢迎二位入我帐下。”

    自此,双方皆大欢喜。张范二人请求收拾一下行李,明日再启程。曹操欣然允之。

    回营路上,曹操与陈容狂喜,曹操言道:“今日多亏耀邦,日后我必不会亏待于你。”

    “主公不必如此,”陈容回道。陈容心想,我以如今士子忠义来言与他们,只因今汉室尚未倾颓。待乱世一起,汉室威严扫地,倒时我主之雄略必使天下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