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章 哥哥妹妹①:管母坟前(第1/2页)  管仲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管仲别了王子城父,从嵩山向南,一路返归家乡而去。走到半道,听到路人议论周庄王要将自己的妹妹王姬嫁与齐国国君襄公,而鲁国的和亲使臣已到洛邑。管仲心中不由一惊。为什么齐婚而有有鲁使?原来依照周礼,诸侯娶天子姊妹,需要请一位与自己爵位对等的天子近臣为自己主婚,于是齐襄公便邀请和天子同姓的鲁桓公为自己周旋这桩婚事,这才有了鲁桓公派遣的使臣賫礼来到洛邑,先行沟通商议。周庄王对这桩婚事是早早有心了,鲁使到来,三言两语,一拍即合;只等依着礼制按期完婚即可。管仲闻言叹道:“周桓王时,妄自与诸侯战,自取其辱。至周庄王继位,平了王子城父之乱,又拿自己妹妹与齐国联姻,其意不过自保王位而已!天子沦落至此,实在令人唏嘘!”忽然转头一念,禁不住大笑起来,“天子眼光望向齐国,管仲也要对齐国青睐有加!”当下登时决定要到齐国大展宏图。

    春秋初期,郑国率先崛起成为第一强国,至郑庄公死后,郑国旋即衰落,第一强国的名号便转落在齐国头上。

    三年已过,颍上故土依旧。管仲也不回家,匆忙备了一些祭品,直奔母亲坟上而去。

    一路急赶,还算及时,今天正好是母亲忌日。村后山坡大松树下,母亲的坟墓孤零零的,管仲望去满是凄凉。不过倒也修整,似乎常有人来打理,坟头只有一茎野异常茂盛。管仲扑通一声跪下,摆上白蒿、黄粟、祭肉,就禁不住哽咽道:“母亲,仲儿,不孝儿……回来了……”往事一幕一幕涌上心头,道不尽的艰难和酸楚!管仲泣不成声。须臾,管仲泪眼模糊,放开歌喉,为母亲哭着唱道: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

    正哭唱间,身边不知何时多跪了一人,管仲浑然不觉。那人摆上几样吃食祭物,另有祭酒。管仲低低唱着,那人随之不住抽泣,待到唱完,两人灵犀同步,不约而同纵声嚎啕。管仲直将心中无限的悲伤与愧疚宣泄个一干二净。

    管仲以袖拭眼,那人也以袖拭眼。四目相对,正是鲍叔牙!两人二话不说,霍地一下,互相抱住,又彼此重重地锤击对方肩头,两人忍不住又放声大笑起来。

    鲍叔牙道,“三年之前,你我相约三年后颍上相聚,我料重逢之日,必是老母忌日;相聚之地,必在老母坟头。果不其然!呵呵……”

    管仲揖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兄!——与鲍兄相约,岂能相负?”

    两人会心一笑,转哀为喜;便在管母坟前,以天为庐,以地为席,攀谈起来。鲍叔牙道,“兄弟当年去洛邑游学,一别三载,不知这几年所学如何?”

    管仲道,“先入洛邑周守藏室读书,又赴嵩山拜松泉子学艺,幸得霸道,不虚此行。”另将王子城父与周公黑肩等事和盘托出,听得鲍叔牙连连击叹。

    管仲问道,“这三年来,鲍兄如何?老太公身体可是安泰?”

    鲍叔牙摇头道,“老父亲一年前逝去,未及半年,老母也走了。家中陡然空空的,剩下我弟兄三人相依为命。然而连年动乱,生意难继,日子越发艰难。我只等着兄弟回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