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九 巫山之行(第2/3页)  缱绻修仙路之九界传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人霸占着,其他人都是歪瓜裂枣的,却是掌门人故意为此,故而诸女稍显心中不平倒也是情理之中的。当时她口出此言,却也是帮中禁忌,一时诸女默然。

    闻静止叹道:‘你如此说,是不肯悔过了,我只好将你送去掌门人那里,可是你要想好,此次一去,你便再无活路了啊?‘文静秀望了望四周的江水,低低说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她自己身处此境,竟吟出了如此哀伤而决绝的词句,却叫诸人不安。

    这是取死之道,其实诸女知道,有时候还真是生不如死。

    真如方静萱这么敢公然招惹凌渡海,在马场共宿一晚者,也是仗着多年来掌门人的垂青,不敢断不敢为此。其他如蔺静茹,花静芷等人,则是望尘莫及,也不敢去想此事。

    卿花一帮万紫攒,连绵情意难为欢。遥遥山色映水畔,咫尺瑶琴挂闺帘。

    夜半醒来无人问,宿醉初消何见怜?暮霭沉沉露打檐,独自熬过一夜间。

    那时,陡然一大红斗篷从空罩下来,一时裹走了面前失魂落魄的文静秀,倏忽向西遁去。

    那时,诸人看到大红斗篷都是心头愤懑而惊惧,这显然是北海鬼影玄宗弟子鬼留鲲到了。

    当初,搅乱卿花帮防务,放走了褚羽几个人的,还有劫走公输斑华令其顿悟的,都是此人。

    鬼留鲲之迅捷无匹,比之千里马都不为过,关键是可以将人迅速卷入虚空瀚界,就再无可能追踪到了。这是鬼影玄宗无上密技,其他门派都是望风披靡的。

    那时,闻静止几个人带着弟子,匆匆向西急追,不舍之下,却也是难追其踪。

    汉水之畔的荆门早已过去,遥遥看到西面的当阳,直抵江畔的宜昌府。

    褚羽丛媛嘉也是直奔江水之畔,随着这支队伍,竟然直奔了巫山。

    “巫山”之名源自上古时代今山西晋南一带的宗教神话“巫咸山”,而不是“巫山县之山状若巫字”!随着“山西巫文化(即晋巫)”在南方的传播,华夏历史上很多地方都曾有过“巫山”记载。其中,长江三峡地区的“巫山”,唐宋之前实际是指古奉节的“巴东(郡)之山”,唐宋及以后是指古奉节的“夔州之山”。

    唐宋时期,奉节夔州控制下的长江三峡已是南方最繁荣的交通走廊,经众多唐诗宋词的演绎传播,才使得“夔州之山(即唐宋三峡巫山)”成了后世华夏最有名的“巫山”。现在中国“巫山”山脉的地理词义,就是依古代奉节夔州的范围定义。古奉节是隋唐之后三峡地区历代最高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巫山文化在内的长江三峡古历史文化,其实就是指古奉节传统的“夔州巫文化(即夔巫)”。

    不过,古代诗词歌赋中的“巫山”,除地理特定的写实之外,大多时候只是“泛指”,纯粹写意,并非要特指哪里的巫山。譬如,元稹《离思》诗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其中的“沧海”、“巫山”显然都是文学意义的喻指,诗人只是借湖北云梦的“巫山云雨”典故,含蓄表达一种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沧桑,并非要具体指明是哪里的巫山,更不是指今天这个巫山县的山。

    由于各种原因,总有人喜欢望文生义,以为“巫山”就是指“巫山县的山”,而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正好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和湖北省巴东县境内,从而导致一些人误以为“巫山”就是指“巫山县的巫峡”。实际上,“巫峡”只是“东-西”走向的一段三峡裂谷,而“巫山”是指“南-北”走向的山脉群峰,即使整个长江三峡也只是“巫山”的一部分而已。

    《后汉书公孙述传》:“臣之愚计,以为宜及天下之望未绝,豪杰尚可招诱,急以此时发国内精兵,令田戎据江陵,临江南之会,倚巫山之固,筑垒坚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