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神童降生芷阳村(第2/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邻们都把他们父子称作王秀才。

    在昌龄两三岁的时候,爷爷开始教昌龄读书写字,也教给一些诗词歌赋。由于王德兴老人特别喜欢陶渊明的诗,所以他教给孙子昌龄许多陶渊明的诗,像《归田园居》、《答庞参军》、《咏荆轲》、《命子》、《杂诗四首》、《劝农》、《停云》等等。

    其中不少诗篇昌龄都能够背得滚瓜烂熟。如《归田园居》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爷爷喜欢带着昌龄下地干活,每当爷爷在地里给庄稼拔草或者中耕,爷爷就让昌龄在地边背诗,给昌龄讲一些历史故事,其中讲得最多的就是有关灞上的故事。在昌龄幼的心灵里,灞上的故事就是一部厚厚的历史教科书。

    一天,爷爷忽然想到了王勃,于是问昌龄:

    “龄儿,你知道王勃吗?”

    “是不是那个大诗人王勃?”

    “对呀,你怎么知道王勃是大诗人?”

    “今天我在五爷爷家里玩,听五爷爷说的。”

    “能够背王勃的诗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爷爷笑了:“这是五爷爷教你的?”

    “五爷爷说,王勃是大诗人,他最有名的诗是《滕王阁序》,那首诗有好长,我还背不下来,上面的诗只是那首诗的序言。”

    “龄儿呀,《滕王阁序》是一篇文章,不过刚才你背诵的就是《滕王阁记》的序诗,这个王勃呀,他真的是世间少有的奇才,龄儿呀,你希望做王勃那样的大诗人吗?”

    “龄儿就是要做王勃那样的大诗人。”

    “好,有志气,来,听爷爷讲一讲王勃的故事。”

    王德兴老人向孙子龄儿说起了王勃的故事。王德兴老人告诉龄儿,王勃跟昌龄的爷爷都是太原的本家兄弟。要说年纪,王勃比昌龄的爷爷还十来岁。如果按照辈份称呼,昌龄应该叫王勃作爷爷。只是由于王勃在二十七岁那年,就因为在去交趾的途中渡海遇难,一代诗杰英年早逝。

    王德兴老人还告诉龄儿,王勃时候很聪慧,从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称他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仲秋,右相刘祥道巡行关内,年方十四岁的王勃上书刘右相,其中第一条就是反对讨伐高丽。刘祥道看后,称赞王勃为“神童”,并上表举荐。王勃在麟德三年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王勃虽然才十四岁,尚是一少年,但由于才华毕露,在那时就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为“初唐四杰”。

    听了爷爷关于王勃的故事,昌龄聪慧的眼睛放射出理想的光芒,他决心向王勃爷爷学习,做一位扬名天下的大诗人。

    从此,昌龄喜欢上了王勃的诗,在爷爷的指导下,废寝忘食地读王勃的诗。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攻读,一本《王子安集》被他背得滚瓜烂熟。

    对昌龄影响最大的,是王勃那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