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9章 王昌龄东游启程(第1/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却说王昌龄师生五人早早起床,洗漱了,进餐厅吃了早饭,要客栈堂馆把五匹马牵出,五人骑上马上路,向着洛阳方向奔驰起来。王昌龄琢磨,是不是先从南边拐一个弯,去大梁走一趟,顺便去爬爬嵩山,那嵩山是中国五岳之一的中岳,山上名胜古迹颇多,很值得一游,于是王昌龄把自己的想法跟薛家四兄弟说了,薛家四兄弟当然是一万个乐意。

    忽然老四薛豹拨转马头说:“王大哥,我们第一次来华阴,也是第一次看到那天下有名的太华山,王大哥你吟一首诗作纪念吧。”

    王昌龄本来此时正被太华山那一座座高耸如云的山峰所吸引,薛豹这么一提议,又有其他三兄弟一阵附议,王昌龄的诗意就来了,只见王昌龄勒住马头,一首《过华阴》脱口而出: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羁人感幽栖,窅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王昌龄吟诗罢,四兄弟同声赞叹:“好诗!太好了!”老大薛龙说:“老四,把这首诗记下来。主意了,往后凡是王大哥吟诗,你都要负责记下来,待到了客栈休息的时候,我们兄弟再各自抄写,将来回到家里,我们要整理出来送给王大哥。”老大做了安排,老四拿出一截石墨笔把诗歌记下来。

    师生五人继续赶路。不久到了潼关,这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潼关县的北部,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的历史源远流长。《左传》有“晋侯使詹嘉守桃林之塞”的记载。战国时,函谷关就成为秦的东大问。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曹操以沙筑墙用水浇灌,一夜冰冻成垒,马超兵败西逃。潼关之名,始见于史。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风陵晓渡、谯楼晚照、秦岭云屏等潼关八景,引人入胜。有一首古诗《潼关》:“时平容易度雄关,拍马河潼自往还。一曲熏黄瓜蔓水,数峰苍翠华阴山。登陴版牌丁男壮,呼酒烹羊守吏闲。最是绿杨斜掩处,红衫青笠画图间。”

    王昌龄给薛家四兄弟说起曹操与马超在潼关大战的故事,内心颇有感慨,于是诗意又来了,一首《失题》脱口而出: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十二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形容这里形势的隆要。

    师生五人在潼关停留了两天,走马观花地浏览了潼关八景: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出了潼关,师生五人继续东行。这天到了河南地界的灵宝县,天色已经不早,大家在灵宝县住了下来。王大哥又给四兄弟讲起了灵宝县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代,这里曾被唤作‘桃林’。那时候有个巨人名叫夸父,平时他双耳总是挂着两条长蛇,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桃木拐杖。一天,他忽然异想天开,要与太阳赛跑。从日出开始,他翻山越岭,跨河涉泽,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一见太阳落山,便奋力猛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