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章 嵩山游(第2/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城里城外到处转悠,把个大梁著名景点玩了一个遍。

    眨眼间就过年了,王昌龄在“石申客栈”附近的“梁味酒楼”定了一桌年夜饭,王昌龄师生五人就在这大梁城吃一顿团圆饭。菜倒是不错,都是大梁的风味菜:鲤鱼焙面、庞记桶子鸡、五香兔肉、风干兔肉、五香羊蹄、酱瓜鸡丁、鲤鱼焙面、菊花火锅、锅贴豆腐等。

    冬去春来,天气也转好,王昌龄师生五人离开大梁,他们决定上嵩山。

    这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东依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东西绵延一百二十里。自古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根据古书记载,嵩山古称外方山、太室山。夏、商之际,已称嵩山为中岳。司马迁《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武则天皇帝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

    如果要说嵩山的景点,古人有两首诗可以概括,其一是:

    “月满嵩门正仲秋,轩辕早行雾中游。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险溽暑收。石淙:baikbaiduvi0997h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这首诗说的是嵩山八景,它们是: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

    另一首诗写的是“嵩山十二胜景”,诗曰:

    “龙潭贯珠琼将流,嵩阳洞天景色幽。少室夕照垂金钱,御寨日落苍谷口。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实站山头。石笋闹林柏涛滚,珠廉飞瀑震山吼。高峰虎踞云天啸,猴子观天盼解咒。熊山积雪稍奇观,峻极远眺天地悠。”

    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它们的总名称。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

    现在王昌龄五师生已经来到嵩山的东部山脚,这里有一条少林河,它是太室山与少室山的分界。王昌龄师生决定先登嵩山东峰太室山。

    王昌龄根据当地人的指点找到了太室山山脚的启母庙,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所以这座山就叫着“太室”(“太室”就是大老婆)。昌龄五师生在启母庙里拜了启母铜像,然后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上爬。

    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师生五人向主峰“峻极峰”攀登。一路上,但见自然景观或雄壮魁伟、秀逸诱人,或飞瀑腾空、层峦叠嶂、多彩多姿。林木葱郁,生机昂然。峰上松林苍翠,山风吹来,呼啸作响,轻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涛怒吼,韵味无穷。

    五师生终于爬上峻极峰的峰顶,极目四望,但见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古人有诗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道出了嵩山之奇美和游人心境的愉悦与宁谧。

    峻极峰对面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座颇有规模的建筑,五人向那建筑走去,原来是一座道观,观门题字是“嵩阳观”,事有凑巧,那观门口正好有一位五十来岁的道士,身旁一位道童。只听道童说道:“炼士,你看那五人……”不巧这话被王昌龄听得真切,知道那位道士乃是一位有道炼士,于是上前打招呼。互相一番介绍就熟悉起来,于是王昌龄跟焦炼士攀谈起来,从道家始祖老聃到东汉张天师,再到张天师以后各代继承人的事迹,最后讲到大唐以来道教的兴盛……

    焦炼士谈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