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章 咸熙寺的菩萨(第2/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姿。古人曾给她起个响亮的名字“三首云冠”,并定为柳城八景之首。

    柳大哥带着五师生游览了逸兴阁、望海亭、半斜亭、喷泉、望海塔等建筑。只见亭台楼阁与山门甬道相连,奇松怪石相交辉映,亭台楼阁分布有致。

    这天,五师生离开柳城客栈,经过宁远街道、城东街道和温泉街道,出了城北的威远门,向着义州方向奔驰。傍晚时分,到了义县境内的锦州府,五师生住了下来。

    这锦州府北依松岭山脉,南临渤海辽东湾。位于著名的“辽西走廊”东端,是连接中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

    要说这锦州府的旅游景点,主要是几座山。海岛笔架山、医巫闾山、五北普陀山和翠岩山。第二天,五师生首先来到笔架山。只见这里山水秀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现在王昌龄师生已经走在笔架山天桥上。从海岸到笔架山岛有一条长三里多的、高出海滩的砂石路,人们把它叫着“天桥”,天桥上面平坦径直,把海岸和山岛连在一起,象一条蛟龙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神奇绝妙,堪称“天下一绝”。

    走过天桥,五师生来到海岛上,这里有各种名目的景点:“马鞍桥”、“一线天”、“神龟出海”、“石猴泅渡”、“虎陷洞”、“梦兰湾”……。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吕祖亭”、“太阳殿”、“五母宫”、“万佛堂”、“龙王庙”、“三清阁”等等等等。

    一般人只知道有南海普陀山,可是这里居然有一座“北普陀山”。北普陀山位于锦州府西北郊十多里处,开山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邃丰厚,它与南普陀山遥遥相望,被誉为“关外第一佛山”。

    此时五师生已经来到北普陀山上,只见到处有奇洞、妙佛、圣泉、宝树。站在山顶,可以南望沧海,北观太极,紫气东来,福荫无边。它是观音菩萨显化的道场,实为洞天福地,人间圣境。

    王昌龄经过打听得知,从锦州府到营州有两条路,左边(就是西边)一条路近一些,但是道路险峻难行;右边的路是古驿道,宽大平坦,但是转了好大一个弯弯,而且还要经过义州。王昌龄决定走右边的古驿道。

    五师生出了锦州府,向着义州方向进发。半日时分,五师生到了一个地方,忽然看见在离驿道不远处有一座规模不的寺院。五师生决定前往寺院讨一杯茶喝。

    当五师生来到寺院山门前面,只见一座千年古刹立在眼前,山门正中,“宝林古刹”四字在中午的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

    五师生就在山门前喝茶歇息。王昌龄跟一位和尚攀谈起来:

    “敢问大师,这座‘宝林古刹’也有很久的历史了吧?”

    “是呀,根据《炎汉古刹说》及晋朝无味空道人所著《古风词》的记载,三千多年以前,炎帝神农氏跟黄帝交战于中原,炎帝战败,逃跑到了去梦。去梦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就是现在的义州。炎帝隐居在闾山的一座石屋中。炎帝去世后,他的后代把他尊为三皇五帝之一,于是由云梦道人主持在他住过的石屋处修建了这座寺院,题名‘宝林古刹’。”

    王昌龄师生听到这里,都讶异地伸出了舌头。一座寺院竟然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也实在太叫人不可思议。

    “几位施主知道吗?要贫僧说起来,你们也许不相信,就这么一座寺院,自古以来,到这座寺院里烧过香纸的皇帝爷就有二十六位,到过的朝廷重臣有一百二十多人,几位客官信也不信?”

    “相信!相信!你这数字明明白白,我们为什么不相信呢?”

    天黑时分,五师生到了义州。这义州也是辽西古城,历史悠久,自燕秦设郡、汉武立县,迄今已有千多年历史。由于它地处“辽西故道”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五师生进了城,在一家题名为“棘城客栈”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