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章 王昌龄到达营州的千里草原(第2/3页)  大唐诗家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各层密檐的束腰白灰壁上,绘有色彩鲜艳的花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塔身四面各雕有一尊坐佛,端坐于莲花座之上,莲花座下雕有五象、二马、五孔雀、五金翅鸟,生灵座,旁边有二菩萨和砖雕塔。佛和菩萨的上方有宝盖和飞天。

    塔基正面镶嵌一块石匾,雕刻着密密麻麻的文字。王昌龄注意看那文字,原来记载了这座塔的修建经过。

    东晋时期,营州是十六国当中的前燕、后燕、北燕三国的都城,名叫龙城。北魏灭掉北燕后,燕王冯弘的孙女入侍北魏皇宫,后被尊为皇后、皇太后。冯太后于孝文帝太和年间在龙城立了一座思燕佛图,它就是这座佛塔。

    王昌龄五师生在龙城大街的“古燕客栈”住了下来。通过跟客栈堂馆攀谈,王昌龄了解到,营州的文物古迹除了城内的双塔,城郊还有城东八里处的龙山,努鲁尔虎山的劈山沟和桃花山等风景名胜。

    第二天,王昌龄五师生策马来到龙山,这龙山不仅是辽西历史名山,也是燕、辽时享有盛誉的佛教圣地。早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燕王慕容皇光就在山上修建了迄今为止东北地区最早见诸史籍的佛教寺院——龙翔佛寺,因此成为东北佛教的“祖庭”。

    王昌龄师生来到龙翔佛寺,只见佛寺坐落在一片苍翠掩映之中,周围山高壁陡,谷狭壑险,或孤峰独秀,或群峦横黛,或形若苍龙游云,或神似怪兽卧岭,置身其中,奇趣无穷。难怪这里有“二龙飞升”的传说。古传,东鲜卑慕容莹光称“燕王”后,于东晋成帝咸康七年将都城由棘城迁至龙城。至晋穆帝永和元年四月,有黑白二龙出现在龙山之上,穆帝慕容戥得知,亲率群臣前往观看,并杀牛相祭,二龙嬉翔后飞去。慕容戥以此为祥瑞之兆,还龙城宫殿后,大赦境内,遂将新建宫殿命名为“和龙宫”,又在龙山修建一座“龙翔佛寺”。

    从龙翔佛寺出来,王昌龄师生来到对面的石崖下面,那里有一座石龛,石龛里摆放着大大的坛坛罐罐,原来那里是龙翔佛寺中住持和尚存放骨灰的地方。

    龙山的古建筑除了龙翔佛寺,还有三座塔,四座寺院。三座塔是摩云塔、大宝塔,凌霄塔;四座寺院是延寿寺、天庆寺、云接寺,华严寺。此外还有北魏摩崖佛龛、古道降香十八盘、倒座观音洞和卧佛古洞等古迹遗存。

    王昌龄师生还游览了努鲁尔虎山的劈山沟和桃花山等风景名胜。

    努鲁尔虎山以溪流、林木、花草、山石见长。一条山谷长十余里。谷内溪水如光似练,峰回岭转,像北斗那样曲折,像长蛇那样蜿蜒,明灭可见;谷底巨石堆积,有高有低,有长有短,有立有卧,有蹲有坐,有爬有跑,有背有抱,各具其态。山谷四周千山竞秀,万壑争流,蔚然浑秀,郁郁苍苍。一年四时不同,风景各异。春,风和日丽,草木吐绿,红杏枝头春意闹;夏,云蒸霞蔚,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秋,天高云淡,层林尽染,“万木霜天红烂漫”;冬,白雪皑皑,描银点玉,青松挺拔入云天。四季百鸟声喧,雉兔群群,獐鹿驰逐,生趣盎然。谷之深处,天然瀑布有三,特色各异,令人赞叹。

    桃花山风景区以桃花为主要特点,桃花山孤峰高耸,极其雄壮。开花时节,漫山红艳,满山芳香。各种蜂类嗡嗡地闹,彩色蝴蝶翩翩起舞。要说美,这里无处不美;要说热闹,只有这桃花林最热闹。山腰有许多大岩石、层峦叠起、形状奇特。山的南侧有槐树林,北侧是大面积松树林,枝繁叶茂,四季长青。山顶有古井。山东侧有无底洞。山西南侧有寺庙,自古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王昌龄师生还游览了营州西北部的松州。这里全是松林一片,古人用“平地松林”、“千里松林”等词语来形容这里松林的无边无涯。由于在松州城西北部有一座褐色孤峰,蒙古人称“乌兰哈达”,意为“赤峰”,所以松州还有一个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