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五章 新船下水(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解决了螺杆,螺母问题后,刘一凡开始加工生产螺栓螺母的生产量,有了给框架结构紧固件,双体船的结构件问题也得到了解决。不过谨慎起见,头一艘双体船,刘一凡没设计太多尺寸,预计排水量500吨左右,船体下方采用钢板弯曲焊接浮桶结构,这对于现在技术水平来说问题不大,设计画好各部分结构草图,下料给铸造工匠,铸造炉开工,开始铸造框架各部分铸件。虽然500吨经算不上大船,不过为了更方便船只制造及下水,刘一凡还特意在码头修建了两件干湿船坞,所谓干湿船坞,简单来说是是在离水面不远的岸边挖一个通向海面的通道,设置拦水坝,建造船只时船坞内排干水,这样工人能进入船坞里进行各类施工,船只建好后,打开拦水坝,海水进入,船只靠自身浮力,浮上水面,通过通道进入海里,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大吨位船只人力无法移动的问题。当然船只出现故障也可以进入船坞同进行维修检查。

    常规500吨级船长接近十五米,宽五六米左右,不过由于采用双船体结构,这次建造的船,横向上要宽不少,在焊接完船下支撑板和浮桶后,刘一凡让工人在表面刷了一层厚厚的桐油,这样能减少铁质对海水的腐蚀,增加船体寿命。两支撑板间框架采用了三角连接方式的钢梁,三角形连接结构能最大保证框架结构刚性不变形。由于有了螺杆螺母,连接速度很快,几天的时间,船体主要结构框架完成,这效率可比传统上造船要快很多。虽然免不了要多搭不少吊架,起吊钢梁,但这点麻烦对于造船来说不算什么。剩下的就是船体上方建筑的修建及各个舱室的建设装饰问题,这是一个慢工夫的活,刘一凡除了提点意见别的基本插不上手。

    看着双体船体日渐成形,刘一凡也放下心来,飞剪船那边还是吴老大督建,飞剪船样式除了比较新颖外,桅杆比较多,运用软帆,船体基本还是传统造船模式,所以吴老大在研究了几天后,建造起来问题不大。刘一凡开始为船动力做准备,在这段时间里,铜矿的采挖量终于提了上来,在查看了铜锭储备后,打造船用汽轮机用料终于够了,有了上次制造的经验,这次两台汽轮机同时开工。虽然制造过程还是一样艰难,不过还是比较顺利的,在几星期后,两台蒸汽轮机打造完成,在试运行后,轮机运转稳定,没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而此时,刘一凡的新双体船也打造完成,运用新技术后,造船速度有了明显提升,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一台汽轮机运上船体,安装上新铸的螺旋桨后,刘一凡信心满满地在海面上进行了试航,锅炉燃烧正常,汽轮机运行正常,只是在皮带带动螺旋桨后,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汽机轮带不动螺旋桨,倒也不是说完全带不动螺旋桨,只是转速很低,船速能有七八节的速度不错了,这种速度让刘一凡觉得和想像中的船速偏差太多,船上别的渔民还觉得船速不错,但刘一凡可接受不了这种龟速,这和原来的帆船就没有区别了,而且出现严重问题,皮带受力过大,严重磨损,一会就得换一条,这样不说远航了,出了海估计都回不去。

    原来的汽轮带动各种农作物设备时,需用的功率小,所以问题不明显,但到了船用大功率时,各种毛病就显露出来。其实这也不怪刘一凡,虽然他对各种机械结构了解得比较深,但对船用动力级别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了解,只能估计着来,结果,估计出错,动力小了。

    动力小问题还不大,一台不够把准备飞剪船用的加上,皮带传动问题怎么解决,没有合适材料,想来想去,目前能应用的适合用的,就是自行车的链式传动,结构简单,承载力大,而且比较灵活,适用范围广。制作倒不不麻烦,做出几个模板后,大量冲压件就成批冲压出来,用穿销把辊子和内、外片铆接到一起后,几条合适长度的链式传动就简单打造出来,尺寸上,由于需要传导的力矩比较大,刘一凡对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