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十一章:田园牧歌(第1/2页)  唐朝倒霉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自拜王氏作为养母后,张梁便似心中有了根,有了寄托,虽是平淡也觉有滋有味。唯有一点张梁却短时无法释然,想现代的自己刚进社会没两年,还是一副适应环境的态度,租一个套一,白日里上班,晚上打打游戏,周末与之前的同学到处晃荡晃荡。正是广撒,试身手,看能不能捞着个女朋友的年纪。

    突然在唐时多出来个女儿,这突然的身份,总有点膈应,虽然张玲儿挺懂事乖巧,已然七八岁年纪。几日来私下找张玲儿来回商量几次,自己还这么年轻,各认各的,不想一提起,就一副哭怏怏摆着。

    怪只怪这古人结婚也忒早了点。自己在孩眼里,俨然早已是老叔伯辈分了。

    几日风雨几日阳,漫地的熟稻已然飘香,张梁幼时也曾割过麦、插过秧。丰收的喜悦那是一个样。

    只是此地地貌,秧田都是块块的,顺着山溪,拼在山腰,从谷底叠叠而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的双手开垦出生活的希望。因此地本就人少,只要肯干,开出的地都算作自己的。

    张梁便急着表现自己,于家中地位增添砝码。或说在心底想得到认可。干劲十足,哪怕烈日高阳。

    望着落日余晖下,炊烟袅袅,女孩站在院外,脆脆的呼喊着,还在田地劳作的自己,晚风恬静,张梁便觉得心满意足。

    “ahyiyayiah,ahyiyayiah你闻到那满山芬芳的野花吗?”

    漫山遍野,歌声飘飘荡荡,融入群峦叠嶂,静谧群芳。

    张玲儿提了个矮凳,闲适的坐在院边,托着腮帮,望着下面的人影,静静的听着。

    早已忘却,后面屋里的祖母,来回的脚步,还有自己先前主动揽下的活计。

    阿耶,唱的真好听。

    张梁回来时,望着年龄,也能美美的沉醉的面容。放下手中的农具,哼着调,随着节拍,舞动双肩,律动脚步,提起张玲儿双手,一起跳了起来。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张梁不自觉,将风靡整个天朝的荷塘月色,霍霍了千年的时光,接着祸害面前这个无公害的人儿。跟着节奏,欢快的舞动着,自然也吸引了厨房了的王氏。嘻嘻哈哈,想不到张梁会这么多好听的曲儿,听着便觉舒坦、、、即便半夜里,也能听到姑娘低声的吟唱。

    忙活了大半月,看着竹席上饱满的稻粒,张梁估算着,这亩产得有近百公斤呢。远远超出了预期。今年倒是一个好收成,却不知这便是一年的口粮。

    山下张牛家也忙活的差不多了,也是一脸的喜悦,张梁与邻里,早已熟络。张牛家连父母妻儿人口有六人。也知道张梁与两祖孙之前的新关系,都是打心底里高兴。两家走的越发勤快起来,两个四五六岁屁孩儿,常常不远千米,上与半山来。亦步亦趋的跟在张梁身后,常拿这无辜的眼神看着,害的张梁深怕一不心踩着他们兄弟。也怪自己,看两子懵懂可爱,随手编了个鸟给他们玩耍。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做过了泥人,又接着做木剑。

    日子就这样逍遥的过着。

    一日,张牛上来说,乡老传下话来,府衙田赋比往年要的急,听说现如今中原山东那里,大旱闹饥荒,都饿死了人,粮食价格猛涨,竟然到了二十文一斗,朝廷发文,剑南道也要集中粮食经水路,先运往临近县府,备灾后重建呢。

    今年的每丁的两石稻米需要尽早送达。周遭七八户人家的田赋,两日后集中。张梁着实无语,想来,白种了一亩多地啊。不过,张牛却感慨,比前些年好多了,如今朝廷称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