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 鲁提辖来了(第1/2页)  悠悠大槐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过皮毛交易区到达另一个出口附近,有几家卖牛肉猪肉鸡肉的摊子,闻天指着一个肉摊问父亲:“大,你快看!镇关西的肉铺!”张先生见在挂着“南门市场”牌子的门口位置,一家肉铺挑着一个长长的布做挑子,上面竖写着“镇关西肉铺”,老板头上戴着戏里武松打虎时的帽子,穿着斜襟衣服的圆圆肚子上扎条布带子,如果不是脑后的辫子,别人还以为真的是镇关西呢!张先生开玩笑吆喝:“鲁提辖来了!”老板夸张的配合作揖道:“提辖饶命!”德禄也打趣说:“镇关西,还有没有霸占?”老板很入戏接着说:“禀告提辖,小的学好了不害人!请提辖莫打,小的上有八十老母下有吃奶小孩还等着养活呢!”张先生问:“听口音老板是山西人?”老板是个热闹人很随和,爽朗的说:“我是从大槐树出来的,听先生口音应该也是山西人吧?”张先生激动的说:“我是大槐树张村的,咱们是老乡!”老板双手抓住他的胳膊热情说:“总算见到故乡人了,来来来外面冷里面坐!”铺子里没有摆在摊子上的肉多,里面一个角落有一张桌子和几个凳子,老板用炖在小炭炉上的茶壶给每人倒了一小黑碗茶,渭州多数人穷喝不起茶故而没有喝茶的习惯。德禄一边给滚烫的茶水吹气,一遍好奇的问:“老板啥时候到渭州的?这事弄得大的很么!”老板只是笑呵呵的添水不作答,张先生解释说:“这是我们一个村的,他老家是陕西的,我父子俩就是他家介绍到这落脚的。”

    老板姓郑是大槐树贾庄的,那年回乱平定后州府人口锐减,官府鼓励外地人到渭州安家落户,十来岁的他就被父亲带到这里。刚开始他们打算做茶叶生意,但西北贫瘠人都吃不饱饭,最后决定买卖粮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干旱等天灾的轮番降临,粮食生意为他们赚了不少钱。这次北方大范围闹义和团的事件,使他觉得粮食生意不安全,一旦灾难来临,就会成为官府和饥民的替罪羊。他知道渭州主要产业是皮毛牲畜药材,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粮食价格会趋于稳定,而肉食消费会增加,于是他果断改行卖肉。肉铺刚开业时和这市场的其它生意一样,都是卖家而少有顾客,一天难得有个生意。平时他喜欢读书瞎琢磨,有人说《水浒传》里鲁智深就是在渭州的南门打死了镇关西,他发现市场牌子上有“南门”两字,而自己恰巧也姓郑,于是就扮作宋朝人的样子,每天以屠户镇关西的身份卖肉,奇特的装扮和热情的服务,把本来就不多的顾客都吸引了过来,于是他鹤立鸡群般的肉铺,成了渭州的一处特色景点。

    闻天被郑老板的叙述深深吸引了,他好奇的追问:“郑叔,当年鲁提辖要的臊子是啥样的?我和大吃过岐山臊子面,里面都是菜丁!”郑老板耐心的介绍说:“它主要是渭州特有的,将肉切成小手指大小的丁,放锅里加白糖酱油辣椒和其它调料炖出来像红烧肉一样的吃食,装在瓦罐里凉了盖上盖子,要吃的时候挖些出来热一下,可以夹馒头拌面,香辣又解馋!”德禄听的只流口水,喉结使劲的上下滑动。郑老板问先生:“不知先生为什么到这里落难呢?”德禄灌完茶水抢着把父子俩的遭遇给说了一边,郑老板站起来抱拳施礼说:“原来张先生是个人人敬仰的名医啊!今天就冲着老乡加名医,先生买啥都只收本钱!”

    张先生买了一扇猪肉有五十多斤,按原来肉价付给银元,郑老板说:“在现在的世道很少有人能买这么多肉,我说过只收本钱所以一定会遵守承诺,这些多余的钱您还是拿着!”张先生坚决的说:“我知道现在做生意不容易,所以不能让老乡白忙碌,你该收的就收,不然这些肉我不要了!”郑老板看没办法就收了银元,却又送了一个猪头并急红了脸说:“钱我按原价收了,但这是我送给你作下酒菜的,希望先生不要拒绝!”张先生正要推辞,德禄插话说:“既然是老板心意,张叔就不要拒绝,以后大家互相关照就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