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章 洞晓天鸽线 夜游月沉湖(第1/5页)  清明列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将近11点,宋越二人才大汗淋漓地到达郭家庵--太清宫。

    接待二人的是道长的女弟子周师父,约莫五六十岁,慈祥淡然,据她说这位道统宿老平时偏爱睡觉以养生,今日又有些乏累,所以须等些时候。

    到了中午,宋岩越涵才见到蒋新平老人,他眉高慈目,颅面长圆,脑后一束稀疏的白发挽成髻,像个老顽童、活神仙。

    宋岩问及当年青城山的往事,老人说其曾祖父宋青阳的确与春熙图有关,但当年正逢自己外出,并不知具体详情,只有当时一位十八九岁的师弟见过。

    至于宋青阳当年行军途中被朱润民一伙人追赶,匆忙之中,是否在这青城山藏图,连师父临终前也很忌讳提到此事。

    宋岩思忖半晌,“老师父,那这青城山还有别的什么关于藏宝之类的传说没有?”

    老道长迟疑了会儿,“说也无妨,‘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这是关于明末张献忠大西国藏宝的传言。抗战时期,成都锦江九眼桥还真的挖出过一只石牛和石鼓,但最后却不了了之。”

    “直至九十年代青城一带还掀起过寻宝热,这个局里的关键人物就是我们外山普照禅院开山祖师心莲和尚。”

    “传言他是随‘八大王’张献忠和李定国征战南北的部将,奉命以蓥华庙作掩护看守宝藏。大西军反清复明彻底溃败后,心莲万念俱灰,心死如灯灭,临终时并未言明藏宝之事。”

    “蓥华庙刚开始只是一座殷姓弃祠改建的贫穷庙,但清朝道光年间开始暴富,大兴土木,并改名普照寺,规模宏大,一跃成为川西四大丛林之一,远近闻名。”

    “据说当年张献忠在大观镇青峰山所采巨数石料,并未运送出山,用作铺路或修建任何建筑,甚至连00石匠也未走出山来,永远消失在这青城山里。”

    “而今普照寺不但发现了石料,也发现了其所藏宝物的一部分,这些足以证明当年张献忠等人确有过藏宝行为。”

    宋越二人听了这番详叙,觉得内里确有乾坤,只是老道长似乎并没有知无不言,说得很透彻。

    越涵灵机一动,试图亲近拉拢,“老人家,晚辈粗学过几招太极拳,不知可否与您过上几招?”

    老人闻言,狡黠地笑了笑,“你这个后生不单纯,好吧,老夫今日就陪你套上几招、练练手,不过,我年事已高,点到为止即可。”

    两人于是在晴光场院切磋起来,老道长教其太极养生功,越涵习之与少林太极拳相融合,觉之更加游刃有余、劲道倍增。

    数十招过后,老人家没了多少兴致,只说,“以后武术这种事情,你们还是前山去找刘娃娃吧。我这么老了,舞不动噢。”

    越涵心领神会,知其是指刘掌门。

    不多久,宋岩见没什么进展,只好拿出那半幅《春熙图》以博取老人家的信任。

    蒋道长喝了一口茶,拿来细细品鉴,内心抑制不住地激动,“这幅画的确可能是真的!不过,如此重大的事情,老夫我实在一时难以抉择。”

    老人仍是摇头叹息,似乎很慎重。

    宋岩倒抽一口凉气,心中忐忑。

    “说起字画,解放后台湾著名画家张大千,曾在上清宫作画两幅,交由我和傅元天收藏,我还把自己的拂尘送予他。在天师洞当家时,专门负责管理这两幅画,还参加过北京一个全国性画展哩,这些事连前山的唐娃娃(唐诚青)都不晓得。”

    老人回忆着,既是自豪又是为茬开话题。

    越涵听得入迷,“如果猜得没错,徐悲鸿先生也送给过青城山《奔马》《天马》两幅画。”

    老人家听了,肯定地点了点头。

    “老人家,您当真不愿意进一步透露些什么吗?”宋岩什么也没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