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伙食(第1/2页)  燕来昭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张珍婆媳俩也只是在家打了个盹,戴上草帽匆匆走了。

    郭霞也跟着她们一起去了,几个孩子要跟着去捡麦穗,被刘燕平拦住了。

    “奶奶不是说了吗,傍晚才能去。”

    没过多久,这几个孩子还是借着送水的名义去了麦地,直到天黑才随着大部队一起回来。

    “妈妈。我拾了好几筐麦穗呢”姜业辉见到妈妈就邀功。

    “我们辉辉最能干了。”刘燕平手里端着菜往堂屋里去,走着夸着儿子。

    “大姐拾的最多,大哥又去割麦了。”姜业辉跟在妈妈的身边,叽叽喳喳的汇报着他们的成绩。

    晚饭是热扣面。郭霞把面条捞出放在开水里过一遍,再捞到碗里。都是半碗的量,上面空着好拌菜。

    菜还是刘燕平炒的。午餐肉炒黄瓜,蒜蓉豆角,这两样是用汤盆盛的。辣椒炒鸡蛋、炒豆子都高高的堆在海碗里。

    刘燕平把辣油也端上桌,家中的孩子多,每道菜抄的都不是很辣,谁喜欢吃辣谁自己单独放一些。

    “大嫂的豆角炒的真好吃,我怎么炒不出这个味道”郑可玲这次是真心夸奖,她俩真不是一个级别的,不服不行。

    “你先把豆角在开水里滚一遍,再炒试试。”刘燕平还有一句她没好意思说出来,那就是:“你油放的少。”

    吃过晚饭,姜老爹就让三儿子和儿媳一起回去了。

    老三姜宏永原来上学时在读书,现在教书。体力上与做惯农活的老二姜宏夏不能比。

    姜老爹带着二儿子去麦地,把割下的麦子用板车拉到晒场。

    郑可玲进厨房要帮着收刷,被刘燕平拦住,

    “你还是回去吧,明天还要早起割麦子。”

    “大嫂,那让小芳留下来给他爷他奶烧热水吧。”担心刘燕平不信这么小的孩子会做这活,郑可玲补充道:“平时家里煮饭都是她烧的锅。”

    “我一个人行,你们都回去。”刘燕平很心疼也跟着忙乎了一天的侄女,想让她早些回去休息。

    “大娘,我帮你把火引着了才回去。”姜业芳见刘燕平坚持,就想了个两全的办法。

    只要等劈柴点着火烧起来后,自己看着水烧开后,把劈柴抽出来就行了。

    姜业芳还如上世一样即懂事又体贴。

    “你辉弟还说下午你拾麦穗拾的最多呢,累了吧。快和妈妈一起回去。”刘燕平搂着她的肩,边说边往外边送。

    姜业芳比弟弟姜业华大一岁,比姜业辉大两岁。

    今天九月一号开学才会和两个弟弟一样,报名上小学一年级。

    上世他们姐弟三人还是同班同学。上学放学的路上都由她看护着姜业辉,有时会因为姜业辉调皮,看管不住他,还哭了几场呢。

    刘燕平还有些印象,好像姜业芳刚读到三年级时就下学了。

    她暗自下决心,如今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怀里的这个孩子失学。

    晚上,刘燕平带着辉辉和婆婆住东屋歇下了。

    夜里姜老爹回家到西屋的,她都不知道的几点钟。

    迷迷糊糊就听见婆婆在外屋压低的说话声。她翻了身又睡了。

    早晨听到婆婆起身的动静,刘燕平也跟着起床。

    走出门,就见姜老爹正在院里磨镰刀。

    “爹。”刘燕平匆匆和姜老爹打个招呼,就洗手去烧绿豆水。

    锅里绿豆开了三次滚就先舀出水灌进水壶和瓦罐里。又盛了几碗放一旁冷凉,让他们喝了水再走。

    姜老爹老两口把水壶、镰刀放到板车上,刚到门口,就遇到老二姜宏夏一家三口。

    “去喝些绿豆水去,你大嫂都盛在那给你们冷着呢。”姜老爹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