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二章 原来先生不是神仙(第1/2页)  大明锦衣神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紫禁城阴云密布,京杭大运河却是个艳阳天。

    灿烂的阳光照在运河水面上,荡漾开万道金光,象无数条金色的细蛇浮在水面戏耍。秋风带着丝丝寒意,吹动着两岸的树木。树叶依依不舍离开树枝,飘扬在空中,在水面投下无奈的身影。

    此时枯水期接近,运河水面下降,一些漕运重船不得不依靠纤夫,来防止因搁浅而耽误行期。

    两岸光着膀子、打着赤脚的纤夫们,身子弯成弓形,嘴里喊着‘呦吼呦吼’的号子,吃力地拉着纤绳,一步一挨地行进。

    林凌启雇的船不大,船家父子三人轮流摇橹,船速较快,穿梭于那些龟速前进的重船间。

    坐在船头的林凌启看着一切,心中不禁有些感慨。一首《纤夫的爱》,将男女的爱情描绘得无比缠绵而又荡人心肠,可现在呢?

    这些纤夫的家人,可能在摇着纺车,可能在替别人洗洗补补来补贴家用,可能带着孩子站住家门口张望,等待着下锅米。当然,这些纤夫中的某些人,回家不过是冷锅冷灶冷被窝。

    同样是人,怎么差别这么大呢?是他们不够聪明?不够勤劳?

    不是的。

    在以农为根本的社会里,随着土地的不断兼并,社会财富集中到官僚土豪阶层,人们流离失所,只能被人压榨欺凌。除了极少数通过科举摆脱落魄的状况,其余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要改变这种状况,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些。只有依靠拥有强大力量的官僚阶层,才能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但官僚阶层肯这么做吗?他们只知道争权夺利、排除异己,有多少官员会在意老百姓的生活。

    林凌启看看船舱中刚刚入睡的赵文华,一股厌恶感直上心头,放声高唱: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这首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所著,此词在渲染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深合林凌启此时的心境。

    正唱得起劲,忽听船舱里响起‘咚咚’的声音,却见赵文华正用脑袋撞船舱板。

    林凌启愣了下,我唱歌用得着你来配乐吗?即便想配乐,也该抚琴弹筝,你这也太粗糙了!

    赵文华哪是在配乐呀!他是想一死了之。

    自从与林凌启同舟共济以来,两人始终济不到一起。他想吃鱼,林凌启非要吃肉;他想吃米饭,林凌启偏要吃馍馍;他想睡觉,林凌启半夜也会放声歌唱。此行简直就是一趟在地狱的旅程,而林凌启就是上天派来的魔鬼。不,是他自己犯贱请来的魔鬼。

    现在他想补个觉,林凌启又在船头高歌,这还让不让人活啊!

    赵文华红着眼睛、额头:“此话怎讲?”

    林凌启半倚在船头,用手托着脑袋,敲着二郎腿,眺望着远方的景物,嘴里说着:“先生,如果人在世上能活六十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床上度过,也就是只剩下四十年,吃喝拉撒、待人接物、走亲访友、游山玩水,最起码要花十年时间,加上儿时懵懂无知十年,除去这些,算起还有二十年。

    象你这般满腹经纶,想必也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那么只剩下十年。双亲亡故,守孝得六年,这样的话还有四年。你想想,你把这么宝贵的四年时间,用在睡午觉上面,是不是太过奢侈了?”

    赵文华挠挠头,觉得他的话好像道理,似乎又不是这么回事,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林凌启见他懵逼的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