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派系之争(第1/3页)  点亮灯下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明和叶荣格从常委会会议室出来后,倍感压力,叶荣格掏出烟给明递了一支,自己也点了一支,大口的抽着。

    “荣格,你认为派谁参与审讯比较好。”新明抽了一口烟,问道。

    “局长,我去吧,我和小明去。”叶荣格从案件办理的角度认为,自己参与才能把控局面。

    “荣格啊,这个事没有那么简单。上车吧”明和叶荣格上了车。

    “刘及这个人,背景很深,这次行贿案,恐怕涉及了更高层面的领导。当然,这是我的猜测。从我们调查这个案件来看,他绝对是个关键点。”

    “这个我能感觉到。这个案件一发,我就觉得肯定是库爆了,可是没想到这么多领导都如此关注。”

    “会上的立场你也听了,有什么判断。”

    “局长,您这是在考我啊 我的判断是 杨书记顾虑案件的泄密问题,所以一直不肯由我们直接审讯刘及。刘市长在这个事上表现的有点积极啊,他为什么也在为杨书记那边争夺办案权,这点我琢磨不透。李书记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看似肯定了杨、刘两位领导的意见,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而将案件把控的重任落到了我们要派去的两名同志身上。张书记是想把这件事彻查清楚的,可是他不是马上要升了么,这件事对他有没有什么影响呢?”

    “荣格 你只看到了他们大致模糊的立场。确没有分析到他们各自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当然,在案件不清楚的情况下,我也只能猜测个大概。”

    “局长您说,看来我政治上还不够成熟啊。”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实施高压反腐,监察体制率先进行了改革。监察委成立,把检察院的反贪、反渎的机构、职能和人员一并划给了监察委。同时,各部门的纪检组也连人带编一并划转纪委,成立派驻纪检组,一个组管3至4个部门。整个监察体制改革是将纪检监察与同级党委党组并列起来,提升了独立性。”

    “嗯 这个我清楚。”

    “了解这个背景,所有市领导,都清楚的明白反腐是一项重要工作,不能直接干预或者阻止案件的查处,但是他们又是一个有着自身利益和立场的人,所以会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处理自己的行为和立场。一是杨书记的正常立场,应该是彻查宋兴涛死亡案,因为涉及纪委的同志,又很有可能与正在调查的案件有关。可是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确是纪委这边想尽快结案。仅仅是考虑政治影响的问题么?我认为不是,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纪委本身有人涉及了宋兴涛的死亡案,当然这是我的推测。”

    “二是刘市长的正常立场,他不应在这个事情上过多的表态,他反对我们直接进行调查,说明他对这件事有担忧。我们分析一下,他为什么担忧呢?担忧我们问出什么担忧行贿案涉及的政治影响。我的分析,刘及的行贿案涉及规划、国土、住建等多个部门。传言张书记就要到省政府任职了,而最有可能接任市委书记的是刘市长。而这个敏感时期,如果新保市多部门出现严重的受贿,市长难辞其咎,恐怕会影响他的顺利接任。”

    “三是政法委书记的立场,他一直在为我们争取办案权,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官场的惯例,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非有必要,政法委书记是不会与市长、纪委书记直接正面冲突的。传言他也是接任市委书记的人选,我认为他想借助宋兴涛死亡案和刘及的贪腐案,打击刘市长。”

    “最后是张书记的立场。他的立场晦暗难明,但是有一点比较肯定,就是对于宋兴涛的死,他的立场是不能草草收场,要查清楚。至于对于刘及的行贿案,他也马上要升迁了,难道他不考虑政治影响,他不想将查处的范围扩大化以致不可收拾。在贪腐案的查处上,他想维持一种有限范围的政治平衡。”

    “听君一席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