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事实不等于真相】(第1/2页)  不让眼泪流出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新闻学里面有两个有趣的段子,第一个段子“是什么是新闻?”答: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第二个段子“事实不等于真相”。

    这两个段子的内涵还真是深刻,对于田劲而言,多年以后总是琢磨这两句话,似乎不只是在新闻上,在市场上,在人情世故上,在办公室里,在各户关系方面等等。他天生就是比别人慢半拍,四十多岁才有点想明白其中的真谛。

    创业最关键是要做哪一行业?怎么做?这是两个基本问题。于是,哥几个决定找个饭店边喝边聊,怎么也要定个思路出来。

    饭店是李斯选的,这里面他最有钱,也是将来的大股东。在开发区这一带,大小饭店遍布街巷,但是那种特别高端的燕鲍翅已经少见了,主要原因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人很少出来接待了,个人很少去那样的奢侈消费。田劲去过,一顿饭两三万,无非就是菜品精致、服务周到,论口味不如大炖菜。前几年,田劲风头正劲而不是田间野草,去过不少的大饭店,包括北京的、上海的,吃喝玩乐对于他似乎已经没有了什么兴趣,或者说没有了激情。现在,他思考的就是拥有一份事业,属于自己的,能够倾注全部身心的事业,甚至能够对人类健康、进步作用的那种事业,当然能够赚钱,给老婆孩子给田家光宗耀祖的那种事业。

    赵峰和李斯、田劲坐在饭馆的包房里。三个人三道菜。赵峰喜欢吃肉,锅包肉,哈尔滨的地方名菜,好吃程度远远超过东北的猪肉炖粉条,据说要有14道工序,上等的肉,腌制后、过油,外焦里嫩,东北人都喜爱吃。田劲则是一道麻婆豆腐,豆腐本身就是他必点的,再加上点辣味才够刺激。李斯则是少不了海鲜,他认为要吃就是好的,吃到肚里才是自己的,当然要吃到自己肚子里。

    田劲认为,在东北要做就做农业,黑土地上曾经给国家贡献了煤炭、石油、林木,现在只剩下粮食了,还要把目光放在大粮仓上,只有掌握了资源,才能挖掘出优势,干得长久,把公司干大。但是,我们卖大米,卖不过那些合作社,卖不过那些大宗批发,卖不过那些在南方有连锁店的;卖杂粮,价格上不去,质量不好把控,收购太分散,黑龙江的杂粮大多都在齐齐哈尔的嫩江,牡丹江的山区,杂粮不像大田作物,只能在边边角角而且生长期短的地方种植,一般农民们不进行精挑细选,都是卖给粮贩子,再由大批发商收购后再进行色选、粒选、磁选等,然后按照不同等级定价批发,而且,经常是你进货量小便没有。所以,关键是怎么做好利用好黑土地的粮食,要打出差异化,要符合现代人的养生需求。

    一番话下来,有理有据。三个举杯共饮。李斯喝红了脸,用略带山东口腔说:“咱弄个配方,什么二米粥、绿豆饭的,把原料先配好,客户买回家后省事,不用自己调,关键是咱要用养生配方”。这家伙继续说道:“这事包我身上了,我朋友就是中医,让他帮着弄个方子。”

    “对,咱就大干一场”,赵峰又喝了一杯。李哥、田哥,我就跟你们干了。李斯走南闯北这些年,朋友都遍天下,三教九流。他的生意也是五花八门,医药、水利、土建,交什么朋友干什么活,这就是他的理念。他和田劲认识有十几年了,当时在一个婚礼上经朋友介绍。李斯有个本事,就是他看好谁,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和他交朋友。起初的两三年春节期间,李斯给田劲送鱼、送大米,本就是朋友间的礼尚往来。逐渐地,他们成为好朋友,田劲累了,李斯会及时出现一起泡澡、按脚。

    李斯心想,我要让他们都听我的,不然以后翅膀硬了很麻烦。这三人当中,只有李斯真正做过生意,虽然没有做过大企业,但是他知道要从财务方面控制。于是,他说我来安排会计人员,老田你研究注册公司的事,小赵你把办公室租好。二人没有反对,一致赞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