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声笑(第2/7页)  人生峥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的衣柜,门上镶着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中间是个平柜,右边则是一个与衣柜相对称的书柜。最后,在衣柜与书柜的上方还有一只长方形的卧柜,里面又隔出了许多小空间,可以用来陈设工艺品。不过后来荟玉家一直没有工艺品可摆,那卧柜便一直空着。除了这套组合柜外安怡民另外又给女儿割了一张写字桌和两只扣盖儿衣箱。荟玉因为父亲身体不好,本来是想请人做,可是安怡民坚决不同意:

    爸爸年轻的时候扛上两节木桩走上四十多里地,累了在路边睡上一觉继续走,这点活儿算个啥?你爸爸我还能干动!等罗平开了店我还要给他看店呢!

    荟玉知道父亲是舍不得自己花钱,只得由着父亲。

    是的,栗罗平这时的确是计划着要租一个店面。他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这让周遭的许多人都大为不解。他熬了整整十八年,眼看着从一名临时工熬成正式工。许许多多的人都是重复着这样的老路:找工作,转正,调一级工资,再调一级,调n级,最后退休。一辈子但求安稳。然而有些人的追求却像棒棒糖上的花纹,随着时光的推移逐渐向外扩展。转正不是栗罗平的终极目标,他后来才明白自己当初那样千辛万苦换来的转正仅仅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而已。曾经为了这个转折他跑了多少门路,贴了多少冷脸,深研业务、埋头苦干,吃别人吃不下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累,他宿舍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先进工作者的奖状,餐具和茶杯上也都到处印着大大的“奖”字……可是不管多么勤奋、不管有多少荣誉他依然是临时工,那意味着只要单位辞退他还是得回到农村,他的身份永远是农民,他这些年奋斗的目的似乎只为了摆脱农民这个身份。为了这个转正他付出的太多太多!然而,当他有一天终于转成一名正式工,意味着在单位里有了合法身份时他忽然不想再干下去了,是的,很早以前他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一直在犹豫,他的志向远比一般人的高远,绝不甘于只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然而现实告诉他,想谋个一官半职没有后台根本行不通。就在这时,80年代的下海潮吸引了他,他忽然想经商,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新的建树。

    他的想法很多,起先他想搞小商品批发,苦于没有资金他的这个想法最终流产。有一天他在杂志上留意到一种新型的电视信号放大器,用电视上自带的小天线只能收到一两个台,而用这种放大器不仅能多收一两个台,图像还特别清晰。他一下子兴奋起来,马上和厂家取得了联系。那个工厂尚处于推广期,价位压的很低,这意味着前期的投入不会太大。他立刻回到平遥做了市场调研,平遥仅有的几家电器商店都没有这种产品,老百姓也根本没有听说过。这样他便开始了他的经商路。因为没钱租店面,他决定先搞批发,与城内的几家电器商店建立起了联系,负责送货上门。现在羽翼日渐丰满他准备自己也租一个门面了。

    他正愁没人看店,现在岳父毛遂自荐,他想着再过几天,等家俱都割好就让岳父走马上任。

    再说此时安怡民坐在门洞里,迎着穿堂风,扒一口饭就一口葱,这是他从前在工地上吃饭时养下的习惯,那时因为舍不得买菜他常常用葱和大蒜下饭,直到现在仍然戒不掉这葱瘾。两个放学回来的孩子并不急着回家,而是爬上门口的石狮子上,够到大门上的门钹打起了吊吊,沉重的木门随着他们身体的摆动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夏天人们都爱聚在这里吃饭或者聊天。这个门洞又宽又长,是巷子里最大的,外面大热的天这里却凉快得很,因此连对门的人都喜欢端着碗到这里来吃。不想提凳子的就坐在卸在一边的门槛上。那门槛立起来过膝高,平放在地上能坐五六个人。

    门洞里的人渐渐多起来时安怡民已经吃完了,他把碗一撂,踱到鸡别墅前帮鸡们剁起了食物。食盆一推入,鸡头立刻扎成一堆。料理完鸡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