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章一 少年侠气,清看阡陌江河。(第2/7页)  血中涅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缓缓向那悬潭走去。

    潭前,三人席地而坐。独翁随手抄起一块石头扔进潭中,默默地看着那泛起的圈圈涟漪,似自言自语般的说道:“就差一块石头了。”“师傅,您所述的石头或是决口究竟是什么?我俩心中倒是如同大石头堵着。”桓飞一脸郁闷之色:“您老天天让咱俩斗那‘汉匈大战’,彩头倒是输了不少。问军略,大势应对,您总是推诿不谈,这……”独翁笑道:“不急,再等等,还有块石头没落地呢。”说罢,又恶狠狠地向潭中扔了块石头。“那我俩闲在这儿也不是个事,还不如回祖地招兵买马,迁至江淮一带,结寨练兵,早作打算。”“你有几个脑袋,太平年代结寨练兵,造反啊!”桓飞毫不客气地一巴掌拍在耿昕的脑袋上。

    “俗语有云:‘世有大年,无需多服补药。天生名将,无需多读兵书。’你俩必成一代名将,看那棋局便可知。一个飘逸灵动,擅攻,一个稳如磐石,擅守。”独翁侧脸对二位仍就迷糊的少年说道:“你俩以为这么多天‘汉匈大战’白斗的?”说罢,背手提着酒坛,缓缓向小茅屋走去,边走边自顾自地说道:“军略、阵仗势局我教不了你们。倒是一些世人不屑的‘奇技淫巧’可授,尔等也必须学。这仗,打得可不仅仅是兵将啊。”桓、耿二人茫然地对视一眼,赶紧跟上。

    开封城西的饮食街上,食肆酒楼林立,又点缀着诸多小食酒铺,当然少不了大陈境内花名远播的书院。众多寻香客在书院里暖玉在怀,听着词曲,香艳雅趣之后,又可让花臂膀们去周边的小食铺子里带点环饼、薄皮春茧、玉楼梅花包、肉油饼等 。考究点的,多给点行脚赏钱,让花臂膀去曲院街捎数份“宋嫂鱼”、“黄雀鲊”等遇仙楼的独家美味,合着书院自供的美食佳酿,真可谓是“钟鸣鼎食,锦居秀榻千芳,何分天上人间。”此街的西头便是来往异疆商客的必经之门“梁门”,来往客商们首先看到的便是赫赫有名的“石氏酒楼”。

    听这名字,自然便知是石大少的产业,往来西域的商道上,石氏商号至少占据了五成。令“石氏酒楼”名满天下的并不是因为其菜肴有多美味、装饰有多奢华,而是艳名冠绝宇内的“三十六姬”。这三十六姬长得几乎同胚 ,四季均着异色同款的衣物,饰异色同款头钗,食客只能根据其衣色头钗来分辨是哪位歌姬。更有超脱于凡的红绿二姬,或飒爽或柔媚,让人望而止步却欲罢不能。食客进门时那三十六姬齐声软软糯糯的“万福”,就让食客们骨头都酥了。更甚的是,这三十六姬经红绿二姬,个个音律、诗词、器乐无一不通。总有高门子弟向石崇讨要。此时的石大少便堆起一副人畜无害笑容,说辞却几乎一模一样,只要歌姬们愿意,他石季伦放行,并有大笔嫁妆奉送。直至本朝“名声赫赫”的赵王(司马)伦的主簿孙(秀)俊忠 “大人”来此,直接向石崇讨要红绿二姬,石崇大骂其一顿后,第二天二姬便消失了,并以回白州 探亲作为说辞,他人问起,石大少则淡然笑道:“红绿二姬自幼漂泊,本少援手助其脱离苦海,终得一可长时安生之所,今回白州自是接家人来此。”众人也就悻悻。

    今日,酒楼内依旧是人声鼎沸、灯火通明,歌姬软糯香艳的词曲不绝于耳。“青姬,给大爷我来一坛官家的玉酿。”明眼人都能瞧出这老者定是不知皇亲哪支的纨绔,自顾自的搂着不知哪家书院请来的伎子,袒胸露乳,故作名士风流。“庾老啊,您这是多久没出温柔乡了。石大少从淮南运来一船的佳酿,那叫一个舒爽,就是性子如那过往的红衣一样,怕您老受不了。”“什么酒,先来两坛,我倒要尝尝啥是本翁受不了的。”青姬恭恭敬敬地捧上两小坛,并附上小碗四只,软语:“新酒太烈,混玉酿甚佳,这如何兑法,你老自行斟酌。”“我这酒豪,还需斟酌!”说罢,倒满一碗,一饮而尽,顿时满脸通红,“咚”的一声,已是头点桌,再也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