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拓跋匹孤的妻子在棉被里为他生了一个孩子,匹孤对自己没能成为拓跋部的首领耿耿于怀,愤愤不平,就想改姓。鲜卑族有指物为姓的传统,匹孤一想,自己的儿子生在棉被里,从此族人就姓“棉被”好了,鲜卑语称棉被被“秃发”,一拍大腿,就这么定了。
就这样,这一枝“拓跋”变成了“秃发”,秃发树机能又是谁呢,他就是拓跋匹孤的重孙子。
当时的曹魏政权也好,西晋王朝也好,一直统治着鲜卑民族。鲜卑族人因为英勇善战,作战能力强,能者多劳,中原王朝屡屡在北方征调鲜卑人为兵。除了征兵外,北方游牧部落还要向中原王朝缴纳赋税,在政治上、经济上都处于被动的地位。
大晋的这种做法,明显将对秃发部落视为一种可以随便驱使的工具,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对边疆民族的态度都是既利用,又防范。兵役跟赋税可以暂时控制北方局势,却埋下了双方战争的祸根。
泰始年间,北方连年灾荒,北方民族地区农业生产能力本来就不高,游牧业靠天吃饭,一旦连年灾荒,粮食、牲畜都处于短缺的境地,必然引起骚乱。
泰始五年(269)二月,西晋对行政规划做了一番调整,将雍州的五郡(陇西、天水、南安、略阳、武都)以及凉州的金城郡和梁州的阴平郡划分出来,设立了秦州,等于在骚乱重灾区设立直接的管辖权。
直接管辖还不能让西晋安心,又设立高平郡(今宁夏固原),固原这个地方刚好是秃发部落跟乞伏部落的交通要地,在这个地方设立郡县制度,使鲜卑各族内部的联系被切断。
这些想法是好的,但是所托非人,第一任秦州刺史胡烈是一个“勇而无谋,刚愎自用”的人。胡烈这个人,曾经给钟会当过护军,参加过灭蜀的战争,多年征战,战功赫赫,用来打仗可以,但是当民族地区的地方官,总是缺一些圆润,少一些智谋。
果不其然,胡烈上任后出台的种种措施不仅没有缓和矛盾,还激化了矛盾。他认为北方骚乱,必须直接镇压。胡烈“失羌戎之和”的手腕,给了这箱火药一个爆发的火苗。
秃发树机能绝非常人,他有勇有谋和勇而无谋的胡烈比起来,完全占得上风。
泰始六年(270年),鲜卑人秃发树机能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率众起义。
秃发树机能没有一味出击,而是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面对胡烈率领的大晋军队,他连续三次佯装战败。轻敌冒进的胡烈自以为有机可乘,对秃发部一味进攻,根本没有心思好好分析敌情,研究秃发部的虚实,只知道进攻进攻再进攻。
秃发树机能在万斛堆设下埋伏,为胡烈精心挑选了这个葬身之地,趾高气昂的胡烈一步步走入秃发树机能设下的埋
伏圈。秃发树机能下令四面合围,万斛堆成了一只连鸟都不能飞出来的死亡之地。
惊觉中了埋伏的胡烈赶紧向负责雍、凉州军事的扶风王司马亮求救,送信的人从层层埋伏中拼杀而出,来到司马亮府上告急,司马亮得知后立即派遣刘旗发兵去救。
西晋的臣子也犯了所托非人的错误,刘旗是个胆小鬼,对秃发部落的战斗力多有耳闻,他一路走走停停,内心犹豫着不敢过去跟鲜卑人拼命。一心指望救兵的胡烈盼星星盼月亮也盼不来西晋的救兵,虽然他拼死一搏,最后终落个兵败被杀的下场。
战报八百里加急送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面前,得知北方的局势如此糟糕,他简直肺都要气炸了,将司马亮贬为平西将军。司马炎对刘旗更为生气,扬言要将他斩首示众。司马亮慌忙为刘旗求情,一再表白刘旗不是故意的,才使刘旗捡回来一命。
另一方面,其他部族的人知道秃发树部打了一场大胜仗,纷纷有仇的报仇,有冤的伸冤,加入了反对大晋王朝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