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元嘉元年(中)(第1/2页)  山海隐于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七月的江陵温度早已升的高高的,窗外知了的此起彼伏的叫声更是让人有些烦躁。

    根据前方传回的消息,来自建康的队伍最迟也就是正午就能够到达江陵城了。

    按理,刘义隆身为宜都王,不用去迎,但哪怕有蓟子训的说辞,他还是对来人心存芥蒂,所以还是决定带人去江边候着,下定决心若他们真的不怀好意,定不让他们的人进入江陵城。

    “您不用太过焦虑,有校尉大人陪同,还会出什么事不成?”袁齐妫挺着圆滚滚的肚子帮刘义隆束发,“若您成了皇帝,那妾是不是能成为皇后?”

    “那是自然。”刘义隆反手将袁齐妫搂入怀中,一只手拦着她的腰,另一只手轻轻抚摸着她的肚子,“你是皇后,而我们的儿子,自然是太子。”

    刘义隆的话吹拂着袁齐妫的耳朵,让她面颊微红,娇嫩的双手轻轻地推着刘义隆的胸膛,“快去吧,别让他们等急了。”

    等刘义隆来到院里,到彦之、王华等人已经在候着了。到彦之左耳缠绕着的厚厚的纱布立刻吸引了刘义隆的注意力,“校尉的耳朵是怎么了?”

    “昨日练武时不小心被刀划伤了。”

    到彦之的答案却让刘义隆大惊失色。以到彦之征战多年,怎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刘义隆赶紧走到到彦之身前,轻声说道,“莫不是建康来的人?”

    “宜都王想多了。”

    难道是先生?刘义隆大惊,还要继续开口,却听见到彦之说的“中书令等人现在距码头已不足二里,吾等再不出发,怕是赶不上了”在赶紧下令出发前往码头。

    刘义隆等人并未等候多长时间,便看到河道上隐隐有船队进入了视野。傅亮身着官服立于船头。他也是没有料到刘义隆竟然会率人等候,于是船一靠岸便赶紧下船,快步走到刘义隆前方不远处躬身行礼,“季友见过宜都王。”

    刘义隆赶紧上步扶住老人,“中书令免礼。”

    傅亮已步入知天命之年,在这战乱纷飞的年代,着实一算是长寿老人了。刘义隆细细打量着面前华发满头的老人这便是当年拥立父皇为帝的人。

    其实刘义隆以前并不畏惧建康的几位大人,反而满心敬佩。傅亮博涉经史,尤善文辞,加上听闻到彦之描述过当年其助父皇入朝继位的事情,心中更是存有崇敬。然而两位兄长的遭遇,却是真的让他感到了害怕。

    傅亮虽然年事已高,却身体硬朗,这样长途跋涉之后依然精神饱满。他并没有顺着刘义隆的动作直起身子,反而头更低了,“臣等,迎宜都王回建康。”

    从船上下来的众人此刻整齐地站在傅亮身后,声音整齐洪亮,“迎宜都王回建康。”

    刘义隆面色涨的通红,却不知道该说什么,支支吾吾半天也没有想好合适的说辞。

    “道豫见过中书令大人。”到彦之上前一步替刘义隆解了难看,“大人和行台诸位长途跋涉到达江陵,此时需要的是赶紧休息。待大人休整几日之后,吾等再来商易此事。”

    傅亮看出了刘义隆此时的不安,良久才吐出两个字来,“好的。”

    还要再等几日,这要何时才能回到建康呀。

    到彦之转头,见傅亮只是久久地望着刘义隆离去的背影,面色凝重。

    似乎是察觉到了到彦之的目光,傅亮看了过去,脸上带着一丝笑容,“道豫,好久不见了呀。”

    到彦之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是,只得点了点头。

    “宜都王对我等,好像芥蒂极深呀。”傅亮似乎也是预料到了到彦之不会给自己回应,便自言自语一般继续说着,“吾等当年随高祖东征西战,深知大宋建国不易。高祖这几年改革政制、轻徭薄赋,为的不过是天下百姓能够生活安逸。可少帝上位两年,居丧无礼,又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