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顾命之死(上)(第1/2页)  山海隐于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嘉二年一眨眼就到了腊日。

    蓟子训拄着拐杖,一个人在建康城里慢慢晃悠着向瓦官寺走去。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纪念日,十二月一过,便有寺院的僧侣开始手持钵盂沿街化缘,今日僧侣们便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粥散发给大家。据说此粥喝了能够得到佛祖保佑,因此不论贫穷富有,人们都想去分得一碗佛粥。

    故而今天的瓦官寺格外热闹。

    看着这满满的人和长长的队伍,蓟子训笑着摇了摇头,“看样子是不可能排到了。”

    他倒不是非得凑这个热闹,只不过老是一个人呆着,人难免不想往热闹的地方凑一凑。

    “先生。”

    蓟子训转身刚准备往回走,一声微弱但久违的声音从后面热闹的人声中进入了蓟子训的耳朵。蓟子训笑了笑,转过身,便看见一身便装的到彦之端着一个木碗远远走了过来。

    “好久不见呀。”蓟子训冲到彦之点了点头,便从他手中接过装着粥的小碗,在到彦之的搀扶下,满满挪到了路边。

    红枣、桂圆、粟米、红豆、莲子、红米、花生,被僧人一大早就开始在铁锅中熬煮,一颗颗米粒已经煮开,和其他配料一起化作这浓稠的佛粥。

    虽然看着浓稠,但毕竟为了分给更多的人,僧人们还是加了足够多的水,所以蓟子训轻轻斜着碗就可以将粥轻松喝入口中。

    佛粥本来是没有放糖的,但红枣桂圆在粥中熬煮,其中的糖味渗出,为佛粥带来了恰到好处的甜度。

    “你什么时候回的建康?”

    新帝继位不久,到彦之便被派往了襄阳。

    “四个月前吧,陛下召我回来任中领军。”

    闻言,蓟子训别有深意地望了一眼到彦之,继续低头喝粥,突然从木碗中传出了沉闷的声音,“准备动手了?”

    到彦之并不诧异蓟子训知道太祖的意图。此前,宋太祖已经任命王昙、王华等人为右卫将军和骁骑将军,就是为了能够控制朝廷禁卫军权。前段时间到彦之在荆州镇守,为的是将来和谢晦对阵时,能够笼络荆州的旧部和民众。

    虽然徐羡之和傅亮已三次“奉表归政”,但实际上却只是形式,中书二省,尤其是尚书省依旧为二人所控制。虽然二人已不再担任辅政大臣,可朝中的主要决策权依然在二人手中。

    没有听到到彦之的回答,蓟子训笑了笑,喝完了最后一口粥,将碗递给了到彦之碗是寺院的,喝完必然是要还回去的。

    “先生。”到彦之定定地看着蓟子训,“我想再借兽骨一用。”

    元嘉元年八月,在船队到达建康的那一刻,到彦之便将兽骨还给了蓟子训。到彦之在太祖继位后不久便返回了江陵,而蓟子训独自一人留在了建康。自此,没有人知道蓟子训究竟居于何处。

    今日到彦之也只是抱着侥幸的心态来了瓦官寺,不料真的碰上了蓟子训。

    “可以,但我有两个要求。”蓟子训竖起了手指,“第一,若他们被活捉,我要见他们;第二,尽量活捉。”

    到彦之虽然点头答应了,但一直以来他都不明白为什么蓟子训对于那几人总怀有仁慈。

    大概是看出了到彦之的疑惑,蓟子训笑出了声来,“我可不是个仁慈的人呀。毕竟陛下回来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了,几位顾命大臣的命可以留着,但权绝对不能留,不管有没有异心。”

    徐羡之中才寒士,傅亮出身布衣诸生,都没有司马懿和王敦大将军那样篡夺的心机。庐陵王刘义真聪明严断,如果继位肯定不能容下这几个人,故而被杀。顾命大臣们以为殿下您宽容慈仁,而且越过义真迎戴您,希望您心里感激他们,由此握权自固,他们以少主待您,应该没有太多的妄念。

    待能继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