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浊水滔滔(第1/5页)  红楼剑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一 浊水滔滔

    曹汜虽在那大海大江之中见识过滔天的巨浪,却不能不为这一条大河气势所慑服,在大海之中,浪浪相击,自可卸去力道。

    而这黄河之水,却如淤积了千年的愤怒一般,一旦找到了一个缺口,便如火一般的燃烧了起来。

    浊水似从天上流下一般,令人不寒而栗。曹汜道:“蒋大人,快令众人各去取些树木。”

    蒋知府心领神会,对众人道:“就近伐些树木。”

    曹汜见众人抬过来数根树木,喝一声:“随我下水。”众人依照曹汜所言,将那些刚砍下来的树木抛入河中,两端系上石块,抵消浮力,又将它贴在河岸漏洞处,那河水冲击着树木紧贴在河岸之上。

    曹汜初一下水,便已发现,河道之中,竟有一个黑衣人站在那里,望着那喷涌而出的河水,曹汜喝一声:“奸贼休走。”早已一剑刺去,哪知那黑衣人早已借水之力,身子向上遁去。曹汜哪里能让他逃脱,使出那套柳絮剑法。

    原来在水中,剑气必然受敛,纯以阳刚之气应敌,那剑击水的劲道大耗内力,偏偏这柳絮剑法以柔见长,使出之时,空如无物,在这水中,不受丝毫阻碍。

    “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正是西江月的起势,那黑衣人早已面前剑光如柳絮点点,竟也不惊不忙。

    那黑衣人的剑法说不出的怪异,曹汜自问不但不曾见过那样的剑法,连想象都想象不出剑居然可以如此使出,倘若曹汜非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绝然不肯相信,以这样的招式居然也可迎敌。

    黑衣人的剑法半蕴着中国诗词的意境,半杂着某种极为凌厉的,近乎毫无防守的攻势,中华功夫向来讲究攻守平衡,而这黑衣人剑法似乎满是破绽,却又无懈可击。

    那黑衣人的起势就是源于一首咏梅之词,乃是宋苏东坡的《南乡子》,“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醉已著枝。”

    曹汜自问自己实在看不破这剑法的破绽。曹汜本非不曾以诗词为剑,但所为者皆是剑意与诗意合,诸如柳絮剑法,悲花悼红剑法,菊花剑法,但这招“南乡子”既以东坡先生诗词为韵,剑之中自应难免苏子惯有闲适飘逸之气,梅花下饮酒,又见芳英落酒卮,这位苏子先生真真羡煞旁人,但曹汜却料不到,这剑势竟浑似失意少女,控诉着一种愤懑之情,杜姨娘原说过,如同这般是大违剑理的,曹汜偏偏见那剑意竟融汇而贯通。

    曹汜不得已,只得以史湘云“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相迎,你道这史湘云是何等人物,竟也似豁达飒爽的一个人物,想其飘逸潇洒,并不在苏东坡先生之下,这位枕霞旧友也曾吃醉了酒醉眠芍药裀,今日与苏东坡梅花下饮酒竟是酒逢知己,竟将那南乡子剑中的肃杀之气消解了大半儿。

    那黑衣人次招却是贺铸的《南歌子》“心蹙黄金缕,梢垂白玉团。孤芳不怕雪霜寒。先向百花头上、探春□。傍水添新韵,横墙露粉颜。夜来和月起凭阑。认得暗香微度、有无间。”此词探春之后漏一字,后人竟不敢补,却见那剑法之中竟也似漏了半招一般,曹汜自知功力浅薄,不敢前去试探,正如同后人不敢填词中一字一般,只因倘若填得切,自是珠联璧合,倘是填得不切,反而徒增笑柄了。

    那黑衣人以后招式竟均以咏梅词为剑招所源,或晁补之《江城子》“去年初见早梅芳,一春忙,短红墙”;或宋无名氏《捣练子》“自是百花留不住,让教先发放春归”;或清钱枚《天仙子》“花南雪北访诗人,未到门时香暗闻”;或宋李坦然《风流子》“别是一般,孤高风韵,绛裁纤萼,冰剪芳蕤”;或宋辛弃疾《生查子》“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或宋曹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