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西汉的野果(第1/3页)  大汉好男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秋风吹过,秋叶纷纷,叶子一片一片飘落在地上,带着秋天独有的魅力。清凉的空气,金黄色的树叶,这是秋天独有的景色。稻谷沉甸甸的清香,玉米棒子的清香,混合成了秋天特有的馨香。

    常惠无心欣赏这些,他快步跑到山中,扯开嗓子喊道:“姐姐----”

    洪亮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着。

    他怕姑娘听不出自己的声音来,又喊道:“娟姑娘----姐姐---你在哪儿?”

    娟姑娘正在满山寻找着皂角,忽然听到山中有人呼唤着她的名字,仔细一听,居然是常惠,连忙跑到一个小山头,回喊道:“我在这儿呢!”一边嚷嚷着,一边激动地挥着手。

    常惠听到了,连蹦带跳地跑了过去。

    “你放着好好的大掌柜不当,跑到山里来干什么?”娟姑娘问道。

    常惠嘿嘿一笑,“我今天的事情都忙完了,听说姐姐上山采皂角,我怕姐姐在山中遇上毒蛇,所以过来看看。”

    娟姑娘一听,顿时心里暖暖的,“难得弟弟这么关心你姐姐。你放心吧,姐姐又不是第一次进山的了,每次都注意着呢。这个时候,天冷了,它们都钻洞里睡觉去了,不会出来祸害人了。”

    常惠知道,那是冬眠,书本上说的。但他不知道的是,古代的蛇也早早地在秋天的时候就钻了洞里,开始冬眠了。

    西汉的气温要比现代寒冷得多。“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的一段情景。也许,他碰到的恰好是寒潮降临的年代,不过,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常惠出了糗,有些不好意思。看了看娟姑娘背篓里的采摘的东西,一瓣一瓣的,呈剑鞘状,略弯曲,有光泽,紫黑色,被白色粉霜,有两根手指头那么长,便问道:“这就是皂角啊?采它有什么用?”

    娟姑娘扑哧一笑,“弟弟,别人都说你聪明,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啊?你难道不知道你洗头发用的东西就是由它做成的吗?”

    常惠拿起一根来,仔细看了看,“这么硬,怎么会……”

    娟姑娘道:“当然不是直接用它来洗发的,需要把它煮成皂角液。把这些皂角刷干净,用开水泡上,泡涨之后放入踏碓里捣烂,再把捣烂后的皂角加水加热,用小火熬至皂角水稍变粘稠,凉了后去掉渣,装入罐子里封起来就是你们用的洗发水了。”

    听娟姑娘这么一说,常惠才恍然大悟。

    娟姑娘又补充说道:“这也难怪你不知道。穷苦人家都用的是草木灰,只有大户人家里才用这种皂角液。我也是来到周府之后才用的。”

    常惠赶紧嗯了一声,表示认可她的说法,“姐姐,我帮你找吧。”

    在灌木丛中,这种皂角很好找。它的果实零乱的挂着,到处都结满了,远远的就能看到。只要找到一株,便能摘下好多来。

    “姐姐,你看,那儿就有!”常惠一眼就看到了不远处的山坡上有皂角树,而且还不止一株。

    “是的。”娟姑娘道。

    两个人飞快地跑过去,将皂角树上的一瓣瓣皂角扯了下来,放入篓子里,很快就装满了一篓子。

    “够了。再摘就放不下了。我们先把这些背回家吧。”娟姑娘道。

    “姐姐,我来背吧。”常惠道。

    “你如今都是大掌柜的了,这些粗活,怎么能让你来做呢?”娟姑娘麻利地背起背篓,往回家的路上走。

    常惠只好跟在后面,象一个游山玩水的旅行者,好奇地欣赏着大汉的美好江山。

    “前面有枣子!”常惠象发现新大陆似的,一路飞脚就跑了过去。枣子都熟透了,象一个个红红的小灯笼挂在枝头上,十分的诱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