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8.大婚之期(第1/3页)  甲申太子征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崇祯的喃喃感叹,阁臣听在耳里,并不发言评论。

    太子扩充侍卫,已经得到皇帝允许,没什么好说的。现在演练大炮,皇帝怎么还不担忧,竟然还赞叹起来呢?

    陈演揣摩着皇帝的心思,忽然明白:大炮装上轮子,恰恰说明太子志在远方,皇帝当然不担心了!现在谁要拿这个说事,简直犯蠢。

    如果是太平时代,太子练兵铸炮,是不可想象的。

    可如今天下大乱,四处催饷催兵,皇帝年仅三十四岁,就已经累得龙体佝偻,鬓发有丝,梳洗太监怎么掩饰,也遮不住崇祯的枯槁形容。现在太子能筹饷,能练兵,简直就是茫茫暗夜中的一缕阳光。

    现在要攻击太子有异心,有谋权篡位的可能,是极其荒唐的——这权,这位,还能保持几天?谋篡还有什么意义?

    更何况,还有那个《肃奸条例》利剑高悬。

    陈演抬起头来,正好和魏藻德同步,彼此确认了眼神。

    陈演向崇祯启奏道:“微臣为皇上贺,得此麟儿!”

    魏藻德也祝贺道:“有此储君,社稷安稳!”

    崇祯振作了一些,微笑了一下,立即又叹息着说:“国事维艰,冲龄孺子,能挽回几分运势,尚未可知。”

    陈演从容地说:“启禀陛下:太子筹饷,确实成就非凡。创办的裕东皇店、裕东钱庄,已经开了很多分号;尤其是裕东钱庄,将股份制成股票,京城富商巨贾纷纷抢购,将成丰厚饷源。太子练兵,短短一个月,五百书生,就能剿灭一千悍匪,可谓能战。假以时日,太子必将能助我主,中兴大明!”

    王承恩眼皮微微掀了掀,心中想道:“此二人骤然如此称颂太子,究竟有何企图?”

    崇祯最近听到不少对太子的夸赞,心中颇为愉悦,信口说:“五百人实在太少。若是扩张十倍,倒是一支可以倚重的威武之师。但这次也只是补齐东宫侍卫的三千名额,何时练成,尚未可知。另外太子身为储君,尚在冲龄,冲锋陷阵,究竟不妥。”

    魏藻德说:“以前番练兵速度,应该指日可待。虽然只是三千,但是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关键时刻,选将领此精锐出战,将能克敌制胜。——唯一可虑者,是太子婚期,应该再议了。”

    在场的人一时都被吸引住了。

    崇祯疑惑地说:“前番选定太子妃宁氏,但因兵事孔棘,婚事就拖延下来了。现在形势更为危急,似乎不宜亟提婚事。”

    陈演正色道:“皇上前番及时停止太子婚事,审时度势,以社稷为重,何等圣明!然而承嗣乃是宗庙大事,现在形势虽然危急,然而太子在外开府,身边也需要贴身伺候,以保令名圣德;且太子府如今银两充裕,正是确定嫡妃名位的好时机。”

    “似乎有些道理。”崇祯沉吟半晌,说:“此事容议。”

    “此事关乎社稷,但终究也是皇上家事,微臣斗胆,建议皇上与懿安皇后、皇后议一议。”魏藻德恭敬启奏,嘴角却掠过一丝微笑。

    王承恩瞬间明白这两人的意思:要太子大婚。这事一旦操办起来,将要几个月时间。太子届时将无心无力筹饷练兵了。这些人,到底存的什么心思?国事到了何等地步,还如此给办事的人使绊子?

    这事,还不好直接反对。因为不知道太子的意思。万一让太子不高兴,谁都知道后果。

    所以,当崇祯侧脸询问的目光投来,王承恩一言不发,崇祯也就收回了目光,继续议论其它军国大事。

    晚膳时分,崇祯到了坤宁宫,膳罢,崇祯对周后说:“日间阁臣建议,为春哥儿完婚。梓童怎么看?”

    周后不解:“前番不是因为军务繁急,内帑不足,暂停完婚了吗?大人先生们怎么又重开此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