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比圆规划作更为标致。是明亮?是美丽?周伯阳不能言表,只疑这眼前所见不是人间之境,仅奢望此刻永恒。但是此刻能永恒吗?不能,就像世人的青春不能常驻一样,或许只有那朝升幕降的自然规律能够永恒。既然如此,又何必挽留,婉惜?正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半饷,旭日初升,已是天色大亮,但见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这时恰好有一股山风吹来,顿时云烟四散,群山中峰壑松石,在彩色的云海中时隐时现,瞬息万变,犹如织锦上面的装饰图案,每幅都换一个样式。
刹那间,天宇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瑰丽世界,花絮似的云霞闪烁着金红的光彩,恍如一条硕大无比、满身金鳞的大鲤鱼,横卧在天际。但见丹阳金光喷shè,冉冉升起,一时间,万道霞光,驱云散雾,漫天彩霞漫天虹,漫江春水漫江红,那远处憩息的城市,也仿佛苏醒了,只见她容光焕发,红光满面。放眼望去,之间那些隐现的高楼,此时也染上了片片玫瑰色,周围的重重叠叠峰峦间,镶起了道道银边,闪烁得如同金蛇狂舞……新的一天开始了。
十五年前,周伯阳湮灭在荣誉、掌声与鲜花中,十五年后,修道的征途上有了他踏实而坚定的脚步。为了探寻生命的终极奥意,他义无返顾地走上了这条前人铺就的漫长道路,冥冥蒙蒙中,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他会迷失在那缥缈而悠远的路途上吗?
轻轻收拢被晨风吹乱的头发,周伯阳长叹一声,喃喃道:“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源到处闲。斗转星移天yù晓,白云依旧覆青山。”觉悟容易,使心彻底静寂很难。如果达到心源闲歇,这便是一种自然自在的道心境界。
“什么红尘,什么世外!总是唯心之说罢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山水本在心头,何来‘看’之说?”周伯阳的言语间,似有些无奈,清叹一声,甩甩头,举步朝山下走去,没有方向,但凭心之所向,便身之所往,总是一切遂缘。
正文 第三十一章:晨钟暮鼓笑红尘 青灯黄卷看人生
更新时间:2008-2-1 14:26:52 本章字数:4273
道的本体,无形无相,“说似一物既不是”,不能用世间名相来界定它。“有生于无”,宇宙万物就从这“清虚空灵”的“无”中建立起来,故曰“功成事遂”。
一个修道人真正通达了道,才能看透道的表达作用,才能认识道的本来面目,和如何创造千变万化的宇宙事物。大道重在心志的磨砺,心心归一,万缘沉寂,却又能在那寂灭中以无为生有为,从而演通有无之间的玄妙至理。所以修道之人看淡世情而非真正的无情,所谓太上无情,道者当自立真志而无志,个中玄妙,只可意会……
走在沿江市宽敞的街道上,看着熙攘的人们,周伯阳细细地品位着眼前这平凡的一切。
沿江市的早晨是那么清新,清澈。空气干冷中带一些冰爽,街道上没有太多的车辆,稀少的行人,早期上学的学生,早班公jiāo车,晨练的人,赶早班的人,出早摊的小吃商贩,构成了都市早晨的清新画卷。
周伯阳走着,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的,在渐浓的喧嚣声中,听不见淅沥的响声,像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柔地滋润着这宽阔的街道和欣欣向荣的城市。
雨越来越大,春雷渐起,行人争相躲避,为了不引起别人注意,周伯阳也只得寻了个铺面停驻脚步。
此时,雨中的城市已然薄雾冥冥,高低参差的楼房隐约在一片灰色中,一些还未熄灭的街灯发散出昏黄的灯光,给天空和街道染上了暗淡的色彩。路边的风景树,几片在风雨中幽幽飘下的树叶,给人平添了几分愁思,几分伤感。
扑面的湿风,带着霏霏细雨飘落在周伯阳的面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