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23 章(第1/4页)  把话说到心窝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济助可怜人的时候。 他没有说一大堆道理,只讲五个字 “因为我看到。” 问题是,这五个字虽没有正面作答,却表现了“当下即是”和“喜舍”的最高境界,你能不说他答得高妙吗?

    耍嘴皮子

    当然也有许多人用这种技巧“耍嘴皮子”。举几个例子。

    一 老太太过河 某人问:“有位老太太提着一块ròu,要过独木桥,才过一半,前面来了头狼,后头又追来一条恶犬,你说,她怎么过去?” 你想了半天,拿ròu喂狼狗、把ròu扔下河,甚至老太太跳下河去,全想到了,他却连连摇头,最后告诉你答案: “老太太怎么过去?老太太晕过去!”二还没决定你遇到个娘娘腔的男人,不好正面问他。等那人走了,就问认识他的朋友: “那个人是不是同xìng恋?” 朋友不说是,也不说不是,笑答: “好像还没决定!” 三 凉拌 有朋友去看电影,你好奇地问: “你去看什么电影啊!” “恐怖电影。”他答。 你又问他从哪儿来。 “从前头过来。”他答。

    更坏的是,他答你“从我妈肚子里来。” 当你很正式地问他:“事情怎么办?” 他答你:“凉拌!”

    笑点子

    看了这些例子,你大概会说太耍嘴皮子了,真惹人气。 对!当你用这种“答非所问”方式耍幽默的时候,最容易给人油嘴滑舌的感觉,所以对长辈绝不能这样答话;平常“耍幽默”他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否则很可能弄巧成拙。

    你为什么偷看她洗澡?

    最后,我要举个很特殊的例子一 有位大陆的名作家,在“文革”下乡的时候,

    被一个女同事告他偷看她洗澡。 “你为什么偷看她洗澡?”干部把作家找来问。  “我奇怪她为什么长了尾巴。”作家答。 “她长尾巴了吗?”干部说:“不可能啊!” “是不可能啊!”作家说:“我也不可能偷看她洗澡啊!” 这是用了“诡辩”的金蝉脱壳法。 诡辩的幽默法很多,最有意思的是“连锁式”,请看下一章。

    幽幽地下dú饵, 默默地占便宜。

    第三十六章 我跟那金发美女回家了

    笑引子

    幽默像写小说

    写小说,有所谓“伏笔”、“暗示”、“冲突”。“伏笔”是早先埋好的情节,“暗示”是渐渐往那个情节引带,“冲突”则是高潮,等到各种“暗示”足够了,因缘际会地bào发开来。 每个好的笑话,那能算是个精彩的“极短篇小说”,里面自然也有“伏笔、暗示和冲突”只是为了

    能引发“bào笑”,常常不先暗示,直接就进入“冲突”。 举两个中国古典笑话为例

    周公要我转话

    有个私塾先生在课堂上打瞌睡,被学生发现了,问老师一直点头是作什么。 “我是在聆听周公的教诲。”塾师说:“我刚才去见了周公。” 隔天,学生也在堂上打瞌睡,被塾师一巴掌打醒:“你在干什么?” “我也去拜见周公了,周公说昨天他跟您说的话还没说完,要我转告。” “转告什么?”塾师又一巴掌。 “周公正要说,我就被您打醒了。”

    “吹牛"这个词的由来

    两个人比吹牛。“我家乡有个牛皮大鼓,敲起来方圆两百里都听得到。”一人吹。 “我家乡有条大牛,站在江南的岸上,可以伸着脖子吃江北的草。”另一人吹。 “得了吧!天下哪有这么大的牛。”前面那人笑道。 “问题是,没那么大的牛,怎么有那么大的牛皮,蒙你那么大的鼓呢?”

    埋伏一个笑引子

    前面这两个笑话的结构都很简单,前面是伏笔,后面是冲突。 你或许说这不就是一般“两段式”的笑话吗? 没错!特殊的是,这种笑话的“冲突”一定要由“伏笔”来引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