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ù倒了杯咖啡给邱吉尔,笑道:“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一定在咖啡里加dúyào。” 邱吉尔也一笑:“如果你是我太太,我一定把那咖啡一口喝光。” 你能没听过这“高级”的幽默吗?你能不佩服邱吉尔的机智吗?
无可否认,笑话可以死背,幽默却需要临机应变,不是每个人都做得来的。 但是,我也要讲,如果你没有开放的喜感、宽阔的胸襟和“调侃自己”的雅量,就不可能表现幽默。幽默是要由认识自己、融人群众和营造气氛开始的。 这本《教你幽默到心田》就在分析这些幽默的条件。当你细细看完前面十四章,或许可以得到个概念 幽默先要认清环境、认清对象;幽默需要一步一步把别人的情绪引带起来;幽默常常是逆向思考,出其不意地把“笑点”引bào。 幽默也是回避尴尬的最好方法,你可以在话中“埋下伏笔”,也可以不正面作答。 幽默可以利用同音异义字和“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组合成新的趣味。 幽默更是逻辑的发挥,而且要能点到为止,不致伤情。 幽默最大的妙用,就是不伤情把要说的都
婉转地说了,又好像没有真说;仿佛是“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却又可能是“言者有心”,只是装作无心的样子。 想想,历史上多少名臣,不就靠这种本事,“拐弯抹角”地劝谏了君王吗? 所以幽默也像太极拳,它有软中带硬、实中带虚、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最后,让我举近代才女林徽因的幽默作结尾吧! 当林徽因放弃徐志摩,跟梁思成结婚之后,梁思成问林徽因:“你为什么选择了我?” 林徽因笑笑,淡淡地说了一句话: “看样子,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让我们再三咀嚼这一代才女的机智与幽默,在她那一句话里,包含了多少人生的“不能承受之轻”啊! 幽默常常就是一种不能承受之轻。
后记 大道理也能说成小故事
如果说有一本书,在我心里藏了二十多年,直到今天才能动笔,那本书就是《把话说到心窝里》。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我就在成功高中教”演辩社”,在师大教”朗诵诗”;师大毕业之后,又教好几所大学的”诗社”,并到各处以”说话的艺术”发表专题演讲。 我一直想把自己对这方面的心得写出来,只是一拖拖了二十多年。原因很简单 我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得生动,却不知如何以”文字”描写得精采。 直到今天,出了六十多本书,写了《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xìng》,我才渐渐有把握将自己在”口语传播”上的学理,生动地诉诸文字。 对的!是”学理”。 当你一路看来,觉得这本书真生动、真有意思,而且有些《我不是教你诈》的味道时,实际你已经听我说了许多”学理”。 只是那些”学理”都隐藏在”生活”之中,我透过许多平凡的小故事,把学理呈现在你的面前。 哪个学理不是由生活经验中产生的呢? 学理是经过分析之后得到的东西,它能提供我们说话的大原则,告诉我们应有的”战略”。但是”学理”不见得能成为”战术”。许多理论家也就因此,成为了纸上谈兵。 所以,我用了二十多年去犹豫,至今才能把书写出来,我等的不是”学理”,而是五十多年”真真实实的生活体验”。 现在,让我们回头想想,在这本书里你是不是看到了如何不说、如何在别人多说的时候冷静观察,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现”说大人,则藐之”的技巧,如何报导新闻、陈述事实、主持节目,以及调配说话的次序、创造说话的气氛? 还有,你是不是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老jiāo情”,怎样的请托较有效,什么是”自我催眠”,怎样不撒没有必要的谎,以及如何尊重你的听众,使你的”词能达意”,”言能由衷”。 当然,你更学到了怎样对待别人的”放话”,以及如何”放话”给对方。你知道”副手”对”副手”的道理,以后看新闻,也能了解”那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