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 章(第2/4页)  蚁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 "蚁族 "这一群体,并于当年底组织了针对这一群体的第一次大规模社会调查,这也是国内对这一群体最早的调查。2008年3月,由我主笔完成的近5万字的 "蚁族 "研究报告,经有关部门报送中央。4月,报告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此后,我一直关注 "蚁族 "的发展态势及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2008年8月,我自筹经费,整合各方面资源,成立了由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生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始专门从事 "蚁族 "的研究工作。同年底,我们展开了针对 "蚁族 "的第二次大规模社会调查,获得了有关这一群体工作、学习、婚恋、业余生活、社会公正感、生活满意度、网络行为、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大量第一手数据与实证资料。

    两年来,我的生活和工作被 "蚁族 "完全充斥:招募团队、培训调研员、发放问卷、录入数据、统计分析 ……我希望我的团队能够深入考察 "蚁族",记录他们的苦与乐、爱与痛,评议长与短,分析利与弊。虽然,我和我的团队成员目前还不是 "蚁族 "中的一员,但我们和 "蚁族 "都同为 "80后"(研究发现,蚁族中95.3%的人属于 "80后",因此,可以认为 "蚁族 "是一个 "80后 "群体)。作为 "80后 "的我们,希望能做殷勤的守望者,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和研究,探寻这些同龄人的行为特征。也许我们没有能力解决 "蚁族 "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方式记录下 "蚁族 "的需求、声音、文化、梦想,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第4节:自 序(2)

    记录下"蚁族"的需求、声音、文化、梦想,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这本书并不是有关"蚁族"的研究报告(课题组研究报告另行出版),而是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深访故事、调研手记等汇集起来的感xìng文字。这些文字记录着"蚁族"的人生感悟和成长足迹,凝聚着"80后"的真挚情感和真实思考。相比于纯"学术化"的研究报告,这本书更丰富、更纯粹、更鲜活、更真实!

    本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篇:"蚁族"揭秘。由我主笔,讲述我们的团队发现"蚁族"、接触"蚁族"、研究"蚁族"的全过程。在对"蚁族"全貌进行客观揭示的基础上,还选取了部分调研报告以飨读者。本篇侧重"面"的概述,使读者能从整体上把握"蚁族"的群体特征、行为方式以及心理状态。

    第二篇:"蚂蚁"传奇。由深访团队主笔。从课题组调研对象中抽取若干人物,围绕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和成长历程,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本篇侧重"点"的深度,主张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挖掘他们生活中的细节。

    第三篇:走进"蚁域"。由调研员主笔,讲述调研员在调研前对"蚁族"的想象、调研过程中对"蚁族"的感受、调研后对"蚁族"和自身命运的思考等。在前两篇"面"和"点"的铺垫后,本篇侧重两个"80后"群体的"碰撞"与"冲突"。在本篇中,调研员把调研过程中感受到的那些实实在在的知觉与痛觉汇聚成文字,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第四篇:《蚁族》背后的故事。由丁诚主笔,以第三者的角度全景式地记述我们的团队进行"蚁族"研究的全过程,语言平实,娓娓道来。

    本书初稿完成后,由吴迪、李琳熙负责第二篇内容的编排,由丁诚、刘宇翔负责第三篇内容的完善,全书照片由刘宇翔、鞠焕宗、梁旭拍摄,全书最后由我和沈路进行统稿和校对。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来陆陆续续加入我的团队,参与调查和深访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包括摄影师,总数超过100人,全部都是"80后"--我的团队是个不折不扣的"80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