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5 章(第3/4页)  蚁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每天也过得挺规律的,最痛苦的事就是没收入。"陈华常看营销和求职技巧方面的书:"看这种书很实在,我今天看了明天就可能用得上。"

    第23节:奋斗在北京(2)

    2. 工作很累,很锻炼人

    陈华的第二份工作,在某商学院,也是做教育培训方面的事。工资一千多,具体工作还是推销。新公司在西直门附近,比起劲松,近了许多。

    陈华还记得,去某面试的那天阳光不错,北京正值初春,还有些冷。那次面试是集体的,公司老总亲自面试。屋子不大,摆着一个会议桌,屋里大概有二三十人,有站着的,也有坐着的,把屋子挤得满满的。陈华说那天挺神奇的,老总进屋的时候,旁边跟了一个人,陈华觉得眼熟,就坐到那人边上了,那人也看见了陈华。" 我们私底下就在桌子底下握了握手,"陈华笑道,"挺亲切挺有意思的,这个世界还是太小了。"

    面试之后陈华才想起来,那人是在以前那家文化公司里另一个部门的经理,姓谭。谭经理在楼上办工,陈华只是领工资和有时开会才上去,两人常会见面,但几乎没有说过话。

    当天又有第二次面试,谭经理面试陈华。"他就说了句:'一起好好干!'"最后留下了六七个人。

    第二份工作的内容丰富了许多,各种营销形式都有,电话、陌生拜访等。有时可能搞电话营销,打几个小时的电话;有时候可能一整天都是做陌生拜访,就是直接登门拜访;有时直接在西直门大街上就直接开始工作。出门的时候陈华都会带上自己的重要道具--"易拉宝",只要把"易拉宝"抽出来,一撑,就是一个广告,原理和卷尺差不多。"拉开撑起后差不多就有我这么高。"陈华笑着说,他个头不高,大概一米六五。

    陈华在公司时还有一个工作是去拍课。公司每周都会请老师讲课,并拍下来放到公司的网站上供用户下载。"拍课的地方和请的老师都挺不错的。"这份工作经历给了陈华很多有趣的回忆:"那时我们在小棚拍课,旁边大棚里拍百家讲坛,那时正在拍讲《红楼梦》的那部分呢。"每周拍课陈华都会去,对他来说,这是很好的学习机会,挺值。

    陈华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课我都听过,包括传销课。毕竟在社会上混嘛,多了解一些有好处。"

    后来陈华曾跟着一个老乡去金融街做销售,跟教育培训完全没关系了。那活儿没底薪,要看运气,老乡之前就挣了不少,但陈华干了两个月,才拿到两百多块钱,就没再干。

    3.生活啊,这是很现实的东西

    高三那年,陈华无意间去参加了一次chéng rén高考,考分很高。2001年陈华进了中央党校,学习工商管理专业。那时弟弟在辽宁沈阳那边开了个厂,走上创业之路。2002年,弟弟送给陈华一个NEC的英文手机,发信息都是英文的。"挺先进的,但没钱,也没电话要打,"陈华笑着说,"那时学校里还没有人用手机,只有一些人在用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手机对陈华来说很不实用,后来就停用了。陈华的宿舍是比较地道的北京四合院,一个班的同学就住在一个四合院里,宿舍区里配有自习室,还为考研的同学准备了通宵自习室。

    第24节:奋斗在北京(3)

    毕业后,陈华随便找了个地方住下,租金不贵,每月两百八。第二个月,房子到期那天房东来催,陈华说:"我当时正在找工作,没钱,就说第二天再给,他很不高兴。"第二天陈华去找房东,房东只收了一周的钱,却限陈华一周之内搬走。

    后来陈华遇到了一对老房东,因为房价要贵些,他和另外一个人合住一间屋。"他们很好,我很感激他们,"陈华说,"在我工作最不稳定的时候,曾经欠过他们四个月的房租。"陈华病了,老房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