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 10 章(第1/4页)  蚁族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们赶着奔向写字间或者是大学的教室,他们来自不同的城市,揣着梦想奋斗在北京城。通向大路的河堤是他们每日的必经之路,见证了他们离开大学后在北京工作、学习的生活。

    这里是他们的"大学村落",位于北四环外、八达岭高速以西,二里庄。有着美丽名字的小月河是条时常有臭味的水沟,整夯的河堤西边是这些年轻人的落脚地。河边曾经发生过命案,学生们中流传着一对殉情男女不同版本的故事。

    小月河主营学生公寓的物业公司有八家左右,每栋二三层的楼结构大同小异,与大学宿舍类似,一楼住男生、二楼以上住女生,顶层有自习教室。昏暗的通道两边是紧闭的房门,走进房间,二十平方米左右,墙壁斑驳,三张高低铺占据墙角,桌子、床头堆着一摞摞的司法考试辅导丛书、GRE词汇、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辅导书等。床底下、柜子顶上放着大小不一的箱子。地上堆放着塑料盆、垃圾桶等杂物。入住只需要登记身份证号,住宿长短随需而定,住的时间越长越便宜,半年 1500元一个床位。由于流动xìng大,每年的9月要租到这样一个床位并不容易。

    住在这里的年轻人都来自外地,没有北京户口,大多在北京各类中小企业或者小型外企驻京办事处工作,不工作的则是在准备法硕、注会等热门考试。人员流动频繁,有的住了三年,有的刚来一个月,"xìng价比高"是他们选择这里的一致理由。租费便宜,房间里有空调、电视,免jiāo水费、电费,如果要接入网络再jiāo80元/月,大部分人拒绝了网络。"这样才能更安心地学习,而且附近的网吧上网很便宜的。"只要一个电话,每份不超过五元的面条、盖饭直接送到房间。改善伙食的话,他们会到河边散布着各种口味的小饭馆,流行的烤翅、麻辣烫最受欢迎。沿河的地摊上小贩出售各种各样的东西,用他们的话说"应有尽有"。

    在北京,他们拥有的很少,站着是两个脚印大小的地方,躺下是一张小小的床。然而他们每个人都乐观、积极,相互鼓励着,坚持着"高低铺"的日子,追寻心中的梦想。

    城市的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人的命运捉摸不定。"大学村落"的年轻人游离在城市和大学的边缘,在他们青春弥漫的气息背后,是无知无畏还是精打细算,并不能简单下定论。他们会笑着告诉你,王宝强曾经就住在附近的某个公寓,却不愿多说自己在寻觅着的东西,只谈现在正在做什么,比如备考、工作、跳槽……

    1. 这里不缺成功传奇

    张 樱

    杨珊珊从湖南老家来北京参加人民大学的自考,两年学业结束拿到文凭找工作,她在北京一待就是四年。找工作的艰难她已经不愿多提。"想起来就特别憋屈,我明明已经完成了专升本的学习,拿到了人民大学的文凭,可是每次找工作人家都会以相同的理由把我一棒子打回来:'对不起,你读的不是全日制大学。'我的自信全没了。如果可以,我真想回到当时以自考生的身份坐在人民大学课堂里和其他本科生一起上课的日子,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真正的本科生,特别自豪,觉得自己真了不起!"

    第45节:奋斗在"大学村落"(2)

    杨珊珊算得上是小月河的"老人"了。近四年的"宿龄",让她对这里的典故、传闻了如指掌,也让她见识了各种不同学历、不同生活背景、不同职业的室友。住在小月河,杨珊珊觉得最缺少的不是文凭,不是北京人的身份,而是"安全感"。

    现在,杨珊珊在一家规模很小的私营企业工作,每月1200元的工资。在那家以北京本地人为主力军的公司里,杨珊珊是没有北京身份的少数派。刚参加工作的头半年,她曾经几次在电话里失声痛哭,告诉在湖南农村的父母自己想回湖南工作。"可是爸爸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