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梦想是否看得清,也不管期望是否扛得住,青春总要去尝试。绝不妥协。
--题记
2. "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
王 敏
在调研活动的第一天,我们早晨7:30出发,赶往海淀区二里庄的小月河。北京冬天的早晨很冷,阳光稀稀落落地洒在行人身上,我多少有些茫然,不知道将在小月河看到什么。
到达二里庄后,我们在公jiāo车站向别人问路。从指路人的神情和语言中,不难知道这个地方的流动人口很多,作为大学毕业生的聚集地带,这里早已被人熟知。这条小月河岸边的公寓,总共住着数以万计的大学毕业生。
我们根据路人的指引,找到了河岸边的公寓区。这里的公寓十分密集,名称各异。为了提高调研的效率,我们决定分头行动,开始寻找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
我们首先看中了一座名为"学生公寓"的二层小楼。
这个二层通道楼是开放式的,住的全是女孩。楼下杵着一块标牌:女生公寓,男士止步。但是并没有保安或管理员监督这块标牌的落实。今天是周六,我们来得又比较早,很多女生都没起床,我们试图敲门进入,都没能成功。我打量了整个楼道,所有的宿舍都以楼道为中心,对称分布,分yīn阳两面,每层有五十个房间,每个房间住着八个人。在这个其貌不扬的公寓里,住了八百人左右。
我们在楼道里遇到一位刚洗漱完毕的女孩。我们向她讲明来意,她欣然表示愿意配合。跟随这个瘦小的女孩,我来到了她的宿舍。这个宿舍有二十平方米左右,四个上下铺的床位占掉了宿舍的大部分空间。宿舍的陈设十分简单,只是正对门的位置摆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摆放着水杯、饭盒、镜子等常用物品。由于空间太小,女孩们都将鞋盒、洗漱用品等堆在床铺下面,十几个水瓶和零散的脸盆摆放在门口。有七个床位挂上了床帘,试图在这个小房间中划出自己的私人空间。房间虽然狭小,倒还算整洁。
这个瘦小的北方姑娘刚刚毕业,年龄与我相仿。与她jiāo谈,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学生气息。她大学毕业之后便留在北京独自奋斗,但工作不太顺心。当她说起她那些正在读研和在事业上有了很大进展的大学同学们,我能感觉到她内心深处的自卑。她对自己的现状十分不满意,却一时没有解决的良方。
我说,那你的家庭经济情况如何?是否需要你独自在北京闯dàng?
她忙把我拉出寝室,做了一个不要说出来的手势。很显然,她不愿意向自己的室友暴露自己的家庭状况。可能她一直在自己的室友面前展示着良好的家庭背景。在后来的jiāo流中,她将室友定位为 "熟悉的陌生人"。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自卑感,是她的隐私,小月河的室友们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关系并不稳定,她不愿与之分享隐私。
在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名叫张琳的山西女孩。她扎着马尾辫,高高的个子。我们见到她时,她正穿着一件厚厚的咖啡色羽绒服,坐在电脑前看着时下流行的韩剧。她已经毕业三年,一直以小月河为家。当我问及她的经济状况时,她告诉我,由于家里没钱,她大学的学费是靠助学贷款的,已经还得差不多了,而生活费则靠奖学金。如今她月收入两千多,她直言不讳地盘算了收支状况:"我在中关村上班,吃得比较贵,所以我每个月大概要吃掉近一千块钱,房租很少,其他方面也没什么开支,每个月我还能有余钱给家里寄回去的。"假如没有家庭的负担,两千元的收入足可以让她住到更好的地方去。但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不得不尽自己绵薄之力补贴家用。
第65节:"马太效应"的真实触摸(2)
张琳毕业于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