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白露(二候):别吴往江陵(第2/3页)  大司马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时庞统看着鲁肃极为冷静的表情,终于明白了周瑜生前所说的话并非是谬奖鲁肃,他的确是个可以担当治世能臣的最佳人选,周瑜和孙权没有看错人。

    由于鲁肃的极力推荐使得庞统第一次和孙权相见,并且跟随其一同返回吴县。

    失去周瑜对孙权来说是个巨大的损失,但是他又得到了周瑜生前曾经数次提到过的“凤雏”,不免让孙权的内心得到了些许的宽慰。

    孙权对待庞统尤若上宾,每每召见也总是礼遇有加,唯恐招待不周。

    在征询眼下周瑜去世应当如何与刘备相处的问题上,庞统坚持周瑜生前的主张,南郡之地决不能让给刘备,而且应该继续坚持攻打巴东夺取益州的战略计划。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与鲁肃之间发生了极大的分歧,鲁肃认为眼下周瑜刚刚去世,东吴的士气民心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目下的战略主要应该放在“亲刘”、“拒曹”、“守土”三个方面,不应该再盲目的西进益州与刘备发生任何的摩擦,反而应当将南郡按照先前所约定的那样全数交给刘备来管理,这样以来南阳郡曹操的压力就会全部累计到刘备的头上,东吴也就就此获得长时间的喘息和发展。

    当着孙权的面,庞统当面指责了鲁肃畏首畏尾、难堪大任,本来极力赞成西征之事现在周瑜一死就出尔反尔,根本就是违背了周瑜生前的期望。

    而鲁肃也不甘示弱,阐明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应当要为整个江东的未来负责,凭借一时意气就能够振兴一国根本就是痴心妄想,更不要说将来与刘备、曹操相争与天下了。

    面对两人的争执不下,孙权意识到庞统虽才华出众,甚至高过鲁肃一筹,但是鲁肃在江东拥有的极高的人望,且所执行的缓和政策符合江东的国情和自己的政治规划,所以在不顾和刘备发生摩擦而西进,以及暂时让出南郡巩固孙刘联盟的问题上,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眼见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孙权的认同,庞统一气之下决定离开吴县不再出仕,虽然孙权和鲁肃极力挽留,但是庞统却说他心意已决,既然孙权和自己的政治抱负相距甚远,自己继续留在江东也是于事无补,反而会引起臣工之间的不和。

    无奈之下孙权只好同意了庞统的请辞,不过为了尽力留下庞统,他特地派遣平日里与庞统私交不错的陆绩、全琮和顾劭等人前去送行。

    送至阊门后庞统已然得知了他们的来意,分别对他们三人的性格特点和能力进行了品评,之后这三人都受到了孙权的重用。

    庞统离去后孙权不禁感到十分惋惜,他对鲁肃说:

    “子敬啊,刘备身边有个‘卧龙’诸葛亮,曹操身边有个‘冢虎’司马懿,为什么我孙仲谋就留不住一个‘凤雏’庞统呢?难道真是的我不会用才吗?”

    对此鲁肃却仅仅是回以神秘的微笑,而并没有正面回答孙权的问题。

    离开了吴县之后庞统辗转来到了桂阳郡的耒阳县,此时刘备因为孙权刚刚同意将南郡所有的守军全部撤往江夏,刘备获得了这个真空地带后将留守在长沙、桂阳和零陵的大批官员调往南郡任职,而荆南各郡的人才吃紧,刘备便发布招贤令在各地求取有才能的人出仕。

    见此状后为了掩人耳目,庞统就地化名为杨耒开始应试。

    庞统的的才能放眼整个天下都是屈指可数的,更不要说在这个小小的耒阳县内拔得头筹了,很快负责应试的简雍就看中了庞统,并任其为耒阳县令一职。

    入职后庞统非但没有展现出他那常人无法比拟的才能,反而整日不理县务,县衙内多日来的民诉堆积如山,庞统一律不予以理会。这引起了百姓和当地官员的强烈不满,于是联名上书坐镇公安的刘备,要求严惩庞统。

    考虑到这件事会危及荆州后方的稳定,进而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