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六) 新(第2/2页)  大司马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面积产量和疏通漕运;

    第二,第二,在淮北、淮南实行大规模的军屯。

    他也进一步向司马懿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土地肥沃,可惜水少,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应当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军粮,又开通漕运的水路。我还就沿途查看的情形撰写了《济河论》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从前平定黄巾之乱,为此而屯兵开田。在许都积蓄了许多粮食,目的在于控制天下。而今三面已平定,但淮河以南还有战事,每当大军南征,仅用于运输的兵力就占去一半,耗资很大,劳役繁重。陈、蔡之间,土地肥沃,可以减省许昌周围的稻田,引水东下。而今淮河以北屯兵二万人,淮河以南屯兵三万人,按十分之二的比例轮休,常有四万人,边种田边戍守。风调雨顺时,收成常常是西部的三倍多。扣除兵民的费用,每年用五百万斛作为军资。六七年间,可以在淮河上游积蓄三千万斛粮食。这些粮食够十万军民吃上五年。凭着这些积蓄进攻东吴,可无往而不胜!”

    司马懿对邓艾所提出的观点大为赞赏,他借曹爽所赋予自己的治理屯田职权,颁布命令,由邓艾统筹屯田的详细事宜:

    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

    北以淮水为界,自钟离以南,横石以西,至沘水源头之间的四百多里范围的土地上,五里设置一个军屯营。每营六十人,一面屯田,一面戍卫。

    同时,淮阳、百尺两条河渠也拓宽了,从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修成了许多陂田。

    淮水流域挖掘了三百多里长的水渠,灌溉农田二万顷,从而使淮南、淮北连成一体。

    几年之后,从京都到寿春,沿途兵屯相望,鸡犬之声相闻,出现了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从此,淮水流域的水利和军屯建设得到飞速的发展,魏国在东南的防御力量也大大加强。。

    每当东南有战事,大军便可乘船而下,直达江淮。军资粮食有储备,又没有水害。

    邓艾所提出的这些积极性极强的建议,给曹魏后期的强大提供了很大的助推,这位曹魏在后面的数十年内与吴国的争霸之中始终占据最强态势,以及为司马琰、羊祜、杜预等人最终灭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趣阁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www.biquged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