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1章 武人之文(第1/3页)  帝国雄心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1章武人之文

    1941年11月18日,德国战败23周年纪念日,辞去了军职的罗根首次以宪政党副领袖的身份在柏林莱比锡广场发表公开演说。对于一个曾经视军人为职业并且在在临战指挥、战术谋略以及战略规划等各个层面都颇有造诣的“名将”来说,迈出这一步确实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

    罗根做到了,从前在阵前鼓舞将士所练就的口才在由白领、工人、商贩和自由职业者等构成的市民面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他毫无紧张之意,语言流畅而不乏小幽默,时而获得热烈掌声,时而引发民众感慨。讲演开始时,听众还只有两三百人,到临近结束时,黄昏的广场上人群黑压压一片。在这里,人们感觉不到职业的贵贱、贫富的差距以及人生阅历的不同,在这里,他们只为一个声音喝彩。

    罗根成功了,一副精妙的手稿,一副英武的形象,一副诚挚的态度,他将“宪政与民主”这样一个看似飘渺而枯燥的话题变成了深入简出、形象生动的阐述,赢得了赞同,赢得了支持,赢得了民心……

    同一天,由原空军第第22机降师和空降教导师骨干部队组成的德国远征军团第3混编军抵达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由于乔治六世退位、流亡政府解散,德国和英国在非洲、中东、南亚以及太平洋的战斗已经全面结束,这支由空降部队老兵组成的混编兵团肩负的主要任务就是驻防埃及和名义上仍属于不列颠王国的中东油田,一支小型先遣队还将在印度洋沿岸的几处主要港口登陆,用以保护和支援往来于欧亚之间的德国商船。至于功勋卓著的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元帅,在两周之前就因“脑部旧伤复发”而暂离岗位返回家乡布兰登堡静养,接替他指挥德国空降部队的是威廉.苏斯曼中将——在获得任命的次日,他就得到了国防部授予的空军伞兵上将军衔。

    两天之后的11月20日,万余军民在基尔港迎接远航归来的德国主力舰队。尽管没能通过炫耀武力的方式迫使美国政府将扣押的英国舰艇交还给已经成为德国“忠诚盟友”的大不列颠王国,但一支完好无缺的主力舰队足以让民众对大洋争霸满怀憧憬,而德国海军的声威一如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脸上的红光,劳苦功高的海军副司令京特.古泽、舰队指挥官冈瑟.吕特晏斯也终于在这一天“修成正果”,根据海军总司令的提名、国民议会投票通过,两人正式晋升为海军元帅。

    就在这么一个本该举国振奋的日子,罗根却有些“不合时宜”地在柏林日报、法兰克福日报等主要报刊发表了《海权距离德国有多远》的署名文章。他没有直接抹杀海军官兵这次远航在扩大德国影响力方面的功劳,甚至还大力褒扬了海军官兵高水平的训练与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但在对德国海军战略处境的分析中,他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海军高层的失当策略不但没有提高德国海军的综合竞争力,在整合了大半个欧洲的造船工业后,与美国、日本这两大海军强国的差距反而在逐渐增大。究其原因,海军高层过于重视战列舰的研发和建造、忽略了航空母舰与轻型护航舰艇是极其短视且危险的,而且在击败了英国之后,德国海军原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潜艇技术裹足不前,目前也正在逐渐丧失。在这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文章最后也是最精彩的部分,罗根描绘了一场十年后爆发于大西洋中部的海战,搭载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舰队的绝对核心,而高续航力和隐蔽性的潜艇使用自导鱼雷出其不意地打击了处于护航编队中的敌人主力舰艇,日德兰式的舰队炮战还没上演,海战的胜负就已见了分晓……

    《海权距离德国有多远》在军界和民众中造成的震动未尽,11月26日,名为《军人战略的偏差》的文章又占据了几分主要报刊的重要版位。这一次,罗根明言军人受限于职业眼光,战略思维并不总是和国家利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