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斩龙断脉 第二十章 老瞎子(二)(第1/2页)  民国灵异档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得到曾卫国的保证后,老头慢悠悠的说:“这笛子是天铁所铸,你们都知道了,有关它的来历,只有历代伶人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据传这笛子有千里之外取人性命的能力,但若想拥有这样的能力,吹笛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女人。其二:吹奏之时必须人笛合一,无论是心境还是技巧都要达到化真境界。其三:若想杀人,吹奏之曲必是《广陵散》,所以此笛名叫广陵笛。”说到这,老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从腰里拿出一只小小的烟袋点上吸了起来,烟袋我见多了,什么翡翠嘴,乌木杆,黄铜锅的,齐老掌柜在世时没抽福寿膏之前,好的就是这口,好抽还好藏烟袋,什么白玉嘴的,象牙嘴的,玳瑁嘴的,长的短的,大的小的,没事就拿出来摆弄,还喜欢给我显摆,可老头这只烟袋,一扎多长,锅是黑色的,烟杆也是黑的,只有烟嘴血红,在黑锅黑杆的衬托下分外扎眼,再说老头这烟,浓浓数口喷出,在这密封的会议室中弥漫开来,却一点都不呛,一股淡淡的香气铺撒开来,就连最讨厌烟味的林小小都提着鼻子闻了闻,这香气无法形容,比花香浓,比草药淡,闻的人嗓子眼里甜甜的,神清气爽,甚是舒服。曾卫国问老头:“为什么一定要具备这三点才能杀人?而且这么珍贵的东西为什么没有记载?”

    老头说:“没有记载就是因为这东西太过珍贵,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刨体,无论谁得了也会严守秘密,所以自打这笛子出世见过的人就寥寥无几,老夫也是只闻人言,未见其物,据说这广陵笛最后一个主人是南唐后主李煜,五代时这南唐因占据的皆是江浙两湖等鱼米之乡,为诸国之中首富,这广陵笛是李煜之父李璟灭闽国,从闽王延政处所得,后传至李煜,赵匡胤大破金陵城俘获李煜时,这笛子在混乱中丢失了,而这位林姑娘怎么得到的,老夫不便多问。至于它的出处多是些不可信的江湖传闻,有人说这笛子是干将莫邪所铸,依我看绝不可能,干将莫邪精于刀剑,这广陵笛虽也可以杀人,但使用上与快刀利剑是完全不同,你问那三点条件,我觉的应该倒过来讲,首先说这《广陵散》,这杀人的《广陵散》和咱们平时听的完全不同,杀人得吹嵇康的《广陵散》,当年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并且他在原版的基础上,加了一些改进,但他不传人不收徒,后被司马昭所害,处以极刑,于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砍头时仰天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这《广陵散》又称《聂政刺韩王曲》,聂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勇士。当时韩国大臣严遂与韩相韩傀产生了仇隙。严仲子花重金试图收买聂政去刺杀侠累。聂政原本为一市井“屠狗辈”,因要赡养老母,故拒绝了严仲子的厚礼。后来聂政的母亲离世,聂政在安葬母亲之后,对严仲子说自己本来是市井之徒,而严仲子作为“诸侯之卿相”,不远千里,驱车前来以重金邀请。此番礼遇,聂政自然要回报,因此他“将为知己者用”,誓死报答严仲子。严仲子说自己的仇人是韩相侠累。他一直想请刺客去刺杀侠累。但侠累是韩国国君的叔父,宗族盛多,周围防卫森严,恐不易得手。聂政随即答应了严仲子的请求。聂政仗剑只身前往韩国邑都。到了邑都后韩相侠累正在府中。侠累虽然有大量侍卫层层保护,但聂政还是如探囊取物般刺杀了侠累,聂政被赶来的侍卫包围后把剑指向了自己,割面,剜眼,剖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有人认出自己而连累严仲子。后聂政被暴尸于市,最终姐姐聂荣找到其尸体后悲痛万分,撞死在当场。这《广陵散》各曲段分别为井里、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峻迹、微行,与聂政刺杀韩相的整个过程大致相切合。嵇康在原曲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使得改后的《广陵散》充满了戾气,心怀怨恨之人如若演奏,这戾气会助涨怨气,二者水涨船高,最终被这广陵笛聚成杀气,这也就是为什么要人笛合一了。至于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