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八十七章 沙苑之战(第1/2页)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37年闰9月,东西魏第二次大战即将展开。

    高欢让高敖曹率军3万,攻击黄河以南,他则率主力20万人,自壶口直指蒲津。

    当时关中饥荒仍未停止,西魏直属部队不满一万人,驻防恒农就地征粮,前后五十多天,效果不佳,这时听到高欢将亲自渡河,于是率军入关,躲避锋芒,高敖曹趁机包围恒农。

    高欢的右秘书长薛琡,建议说:“西方盗匪连年饥荒,所以冒死夺取陕州,不过打算搜括仓库存粮,而今高敖曹包围陕州,当地存粮无法运出,我们只要在道路上布防,不要跟他们野战,僵持到秋收麦子收割时,他们自然饿死,何必担心元宝炬和宇文泰不肯投降?请取消西渡黄河的计划。”

    侯景也说:“我们已展开总攻,声势强大,万一受到挫败,一时之间难以集合,不如把主力分成两个梯队相继进发,前一梯队胜利,后一梯队扩大成果,前一梯队失败,后一梯队增援。”

    高欢沉吟许久,最终坚定地选择渡河决战。

    凭借十几二十倍的优势兵力,高欢深信此战必胜无疑。

    东魏大军不久抵达冯翊城下,高欢对守将王罴说:“你为什么不早投降。”

    王罴说:“这座城就是王罴的坟墓,生在此,死在此,不要命的上来。”

    高欢在城外转了好几圈,知道并不容易攻克,于是渡洛水,先在许原西郊扎营。

    这时宇文泰正酝酿一个惊人的军事计划。

    从恒农撤退到渭水南,征调

    此时西魏各州的援军尚未抵达,宇文泰准备提前发动攻击。

    将领们当然是不乐意的,毕竟现有军队太少,敌众我寡,但宇文泰自有道理:“如果放任高欢突入长安,人心一定骚动,现在趁他长途跋涉,军队疲惫,定可把他击败。”

    计议已定,西魏军开始在渭水修建浮桥,宇文泰让士卒只带三天的干粮,亲率轻骑兵北渡渭水,军事辎重都在南岸,向西运输。

    10月1日,宇文泰抵达沙苑,距东魏大营只有60里,各将领无不心里打鼓,宇文深却向宇文泰表示祝贺,宇文泰问他缘故,宇文深回说:“高欢在他控制的黄河以北地区很受爱戴,如果守卫疆土,我们不容易把他击破,而今他一支孤军远渡黄河,不是各将领盼望的事,只不过高欢认为失去窦泰,是奇耻大辱,所以拒绝所有规劝,坚持西征,这正是所谓的忿兵,可以在一次战役中把他擒获,事理如此明显,怎么能不祝贺,请赐给我一个皇家符节,调动王罴的军队,阻截高欢的退路,使敌人没有一个幸免。”

    宇文泰并没有乐观到可以全歼敌军的地步,但总还是有不少胜算。

    高欢听说宇文泰抵达的消息,立即挥军前进,宇文泰则召集军事会议,商讨具体方略,大将李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不可以在平地决战,这里东十里,有渭曲之地,应该先占据等候。”

    宇文泰欣然采纳,于是背靠渭水,东西列阵,李弼当西翼指挥官,赵贵当东翼指挥官,让将士及武器,都深藏在苇草之中,约定听到鼓声方可出击。

    10月2日晚饭时分,东魏大军抵达渭曲,司令官斛律羌举对高欢说:“宇文泰动员全国兵力迎战,目的要一决生死,好像疯狗,可能咬人,渭曲苇草深广,土地泥泞,无法发挥战力,不如放慢脚步,与他在这里僵持,然后派精锐秘密袭击长安,宇文泰的巢穴一旦失守,用不着战斗,就能把他擒获。”

    高欢远远地观望一番茂密的苇草丛,嘴角微微一扬:“一把火烧光如何?若宇文泰当真藏身其中,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大胜。”

    侯景已然眉开眼笑,劝阻说:“应该先生擒宇文泰,让人民看到他的嘴脸,如果与士卒一起烧死,谁能相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