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四十三章 南陈覆灭(第1/5页)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南北朝的格局由来已久,杨坚固然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却也是再三谨慎,等到时机完全成熟的时候才大举用兵。

    在那之前,国事照常进行。

    585年5月29日,在财政部长孙平的建议下,杨坚下诏各州县设立义仓。所谓义仓,即规定农民每年秋季收获之后,依照贫富不同而上缴不同数量的粟麦,储存在地方公社,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准备应付饥馑之年,类似社会保险。

    但有个问题随之而来,因为隋国规定60岁上及10岁以下的人可以不用上缴田赋捐税,也不必承担差役,所以当时民间存在很多谎报年龄的现象,尤其山东地区,承袭北齐的弊政,在户口租税上奸诈虚伪的记载非常多。

    杨坚为此下诏让州县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户籍普查,堂兄弟都要另立门户,别造名册,以防藏匿人口,如果户口名簿上记载与事实不符,里长党长发配边疆。经过一番努力,根据名册显示,隋国人口竟因此多了一百六十四万人。

    高颎趁机建议制定赋税资料库,颁发全国州县统一施行,杨坚批准,从此户籍人口方面的弊端一扫而光。

    本年10月9日,杨坚任命上柱国杨素,当信州军区总司令,让他负责训练水军,建立舰队,为攻击南陈做准备。

    但这还不够,只有内部平静才能放心对外出征,杨坚同时着手清理国内的危险份子。

    586年闰8月28日朝会上,杨坚下令左右卫士把梁士彦、宇文忻、刘昉原地逮捕,以谋反之名斩杀,三人的叔侄兄弟免除死刑,只剥夺公职,贬为平民。

    梁士彦攻破尉迟迥之后,接替尉迟迥的相州州长一职,在当地颇有威望;宇文忻与杨坚是故友,擅长指挥,很有军事才华;刘昉当初假传圣旨,把杨坚引入朝廷,是杨坚的大恩人。

    这样三个人如何突然被杀?

    史载三人阴谋叛变,真实的情况显然并非如此。

    梁士彦占据当年尉迟迥的位置,谁能保证他不像尉迟迥一样叛变。

    宇文忻是宇文家的人,这一身份本就十分敏感,偏偏他又很得人心,如果大军南征失利,谁能保证他没有二心。

    刘昉在讨伐尉迟迥的时候就显露出了狡诈的本性,杨坚早就厌恶了,杀他本在情理之中。

    荣耀从来都是血和泪铸就的。

    9月4日,杨坚身穿丧服,亲登射殿,让百官射取没收的三家金银财宝,作为警醒。

    至此南征终于进入倒计时,萧梁小朝廷首当其冲,率先做了炮灰。

    真正的萧梁政权早就终结了,但江陵的小朝廷之所以到隋国建立仍然坚挺,原因很简单,就是充当南北朝的缓冲而已,杨坚既有心吞并南陈,这个缓冲也就不必要了。

    萧岿于585年去世,享年44岁,太子萧琮继位。

    587年8月,杨坚征召萧琮到长安,并派武乡公崔弘度,率军进入江陵,准备下一步就取消江陵政府。

    但萧梁人民却已觉醒,萧琮的叔叔萧岩,弟弟萧献,恐怕被攻击,派人晋见南陈的荆州州长陈慧纪,请求投降。

    9月18日,陈慧纪抵达江陵城下,次日,带着萧岩等官民十万人一起回国。

    杨坚听到消息,心里不大高兴,只好下诏废除萧梁,派左副行政长官高颎,南下安抚留下的居民,对萧詧和萧岿的坟墓,各拨十户人家负责维护,任命萧琮为上柱国,封莒公。

    立国83年的萧梁政权彻底结束。

    杨坚向高颎询问消灭南陈的策略,高颎说:“长江以北气候较凉,田地收割时间较晚,长江以南气候较暖,水稻早就成熟,就在他们将要收割的时候,我们却做小规模的动员,集结兵马,声称袭击,他们沿边各基地渡口,一定集结军队,严密戒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