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熙十四年,八月。
韩语乔有孕的消息一经传来,原本在思来想去犹豫不决的赵顯终于决定攻下青莽山,早日回京。
赵顯做事向来果决,只因此次天气缘故才迟迟未能动手。
一旦下了决心,任谁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
这日,风雨减弱了不少。大道上,整军齐发。赵顯身穿银色铠甲,骑着黑风行在队伍最前头。
身后并排五位重甲将军,都是跟随他出征打仗的将士,个个雄赳赳,气昂昂,雨水打湿面颊,身体仍然就像一柄柄钢枪般挺直。
沉稳的脚步,踩踏在泥水里,异常的坚定,果敢。
每个将士的心里都很清楚,此行必须要胜,虽然不比战场厮杀,却比他们打过的任何一仗更加叫人心悬,不容小觑。
靖王亲自上阵,出于对主帅的信任和忠诚,他们自然唯赵顯马首是瞻。
可是,随行的地方官员的想法就有出入。有人并不认为此时攻打青莽山是明智之举,只是摄于靖王威信而不敢质疑反驳他的决定。
青莽山下,众人驻足,等待号令。
“可是,这么坏的天气能攻得下此山啊?”有官职尚低之人咕哝说。
文官与武将鲜少能和睦,对待事物思考的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必然会有所分歧。
但军中行事最忌讳的便是临阵脱逃,长他人志气之徒。
一个耳力极好的将士听的心里恼火,烦的紧。差点没拔出剑来架在那灭自己志气的文官脖子上。
“你这小官儿胆敢质疑王爷的命令?”
“将军心里就真的有把握吗?”小文官问的一脸认真,有板有眼地道:“圣人云:知己知彼,方能取胜。王爷枉顾上天安排,强行进攻,怕是不妥啊!”
此将军嘴舌笨拙,弓马上得军功获封赏,在这方面根本吵不过。
“你……”他本想让其难堪,不想差点没叫小文官给气晕过去。
这厮怎么就不能像前面那位楚大人一样有文人的骨气。
楚予那次酒醉三日,睡的不省人事,但颓废不过尔尔,必须全身心扑在青莽山事件上。
现在,他和靖王之间只剩下君臣。
小文官和武将的对话,他们不是听不到,但都十分默契的缄口不言。楚予望向赵顯,发现靖王的精神不济,而眼睛却很有神。
那神采不像是去打仗对峙,而似一匹虎视眈眈的狼,透着凶光,目光紧贴猎物,伺机而动。
靖王殿下在沙场的威名远扬,狠厉非常。与这样的人并肩,无疑是与虎谋皮。
赵顯察觉到楚予的表情有些异样,但他还是觉得必须速战速决,敌方已经察觉到动静,
既然赵顯做出了选择,那么他只有全力以赴罢了。惟愿此行顺利,远在京中的韩语乔也可以和孩子早些与赵顯团聚,一家和乐。
现下他的心中唯有此愿。
时间宝贵,赵顯恨不得黏上对儿翅膀飞回京城。眼下,不想耽误分毫。在战场上厮杀过的人都晓得‘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道理。
为防止对方闻风而逃,按照地图上标记的几处暗道出口,安排了人手分别驻守。弓□□羽在此作用不大,发挥不了威力。于是,便要想方设法地将对方引下山来。
青莽山易守难攻,对方占尽天时、地利。与靖王的队伍相比,苜蓿和三头目则无半点轻松。
山内。有弟子
仓皇来报,说靖王的人马已经齐聚山下。
苜蓿皱起眉问:“他们来了多少人?”
弟子回道:“约莫五百人。”
五百人就试着来攻打青莽山,那赵顯虽说年纪不大,也算得上是久经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