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溜了一圈的张宪(第2/4页)  升官!发财!死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的把卢质拖了出去。

    李存勖最终还是封了两人当了刺史。

    卢质气的大半个月没进宫。

    赵凤现在可想起冯道之前的话了,“多劝劝卢质”,他本以为冯道是危言耸听,可现在才明白,冯道那是说的太客气,卢质这叫“性子洒脱”,呵呵,冯道你敢不敢说的再委婉点。

    事实证明,冯道敢,冯道深得《春秋》之精华——微言大义!

    半个月后,李存勖让翰林院下旨,升张宪为东京留守。

    卢质当场把李存勖驳了回去。

    说起张宪,就不得不说李存勖的四任掌书记,卢质、王缄、张宪、冯道。

    卢质是李存勖继承王位后的第一任掌书记,当时李存勖刚继承王位,正是虚心纳谏,锐意进取的时候,所以虽然卢质嘴毒,不过看在卢质十分有才华的份上,两人还是相处很好的。

    卢质给李存勖干了五年的掌书记,因功升任行军司马,后来在李存勖打天下时,多次出谋划策,颇有张良之风。所以后来李存勖登基,第一个就想封卢质做宰相。

    可惜卢质死活不干。

    李存勖无奈,给卢质封了翰林承旨,卢质还嫌麻烦,李存勖只好给卢质封了个节度使,让他出去当封疆大吏逍遥了。

    王缄是在卢质被提成行军司马后接替了掌书记的位子,比起卢质,王缄就差了许多,论文才,卢质写文章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论将才,卢质能排兵布阵,给李存勖出谋划策。不过王缄出身不好,得此机遇,对李存勖十分用心,时时以李存勖为准,所以李存勖倒是对王缄很是满意,只可惜在胡柳陂一役中,王缄不幸身死。李存勖很是悲痛,登基后追赠他为兵部尚书。

    第三任就是张宪,张宪并不是王缄死后才做的掌书记,而是当初李存勖打下河北,兼挑魏博节度使,所以多了一个掌书记之位,张宪原是晋阳的才子,李存勖读书时听到张宪的名声,就聘请张宪做了自己的从事,其实就是伴读,所以张宪一直李存勖的心腹,如今有了空位,自然推了张宪做掌书记。

    张宪自幼喜欢读书,精于吏事,甚有能政,不过就是性子严苛了些,做事太讲规矩。

    李存勖知道张宪对自己很忠心,也很喜欢张宪,可就是觉得张宪太无趣,所以登基后,就没让张宪进翰林院,而是送了张宪一个超大的肥差,租庸使。

    租庸使:收天下租子(税收),大唐最富的流油的官,没有之一。

    最后一任是冯道。

    胡柳陂一役,王缄在逃亡中被杀,李存勖失了掌书记,十分不顺手,当时冯道一鸣惊人,李存勖对冯道所作所为十分欣赏,仿照唐时聘请名士的礼节,特地备下酒宴,当场以栀酒为媒,聘冯道为掌书记。

    冯道虽然跟李存勖最晚,可最与李存勖脾气相投,又才华出众,敢说敢做,李存勖得了若宝,后来不仅把自己的所有文书给冯道掌管,甚至连霸府人事都由冯道管理。登基后更是觉得冯道八品掌书记太低,穿绿官袍太过委屈,当场由绿衣赐紫,还封冯道为翰林学士,没过多久升了翰林承旨,又加制诰,成了正四品中书舍人。

    所以对自己的掌书记,无论脾气是否相合,功绩大小,李存勖都是相当的公平厚道!

    而卢质、张宪、冯道也因为都做过李存勖的掌书记,关系十分要好。

    按理说张宪升官卢质应该高兴,可如果张宪是被坑那就另当别论了!

    张宪虽然性子严苛,可为官清廉,又善于处理政务,所以虽然李存勖让张宪当

    租庸使有私心,可张宪干的非常好。

    张宪不仅把全国的税收整的井井有条,还把租庸院管的非常好,租庸院的下属甚至都没有人敢在张宪眼皮子底下贪污,因为张宪的账理的特别清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