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战国风云((43)(第3/5页)  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情复杂化,无论是遣词用句还是服装礼仪,都要更复杂,仿佛这样就能显得自己高人一等一样。

    这种思维形态在贵族中间还是挺吃香的,这也导致了文字的语法、写法偶尔还是会朝着更复杂化的道路走去。

    当然,这种行为通常不会长久,历史车轮很快就会碾过他们。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会闲着没事去倒腾字怎么写这个问题的除了那些吃饱饭的贵族外真的没有人了。

    在历史的进展过程中,汉字的简化通常是由社会下层人民所推动的,一切目的都是向方便人们书写为优,并且由下层影响上层,最后上层妥协的一个过程。

    秦隶的出现是一个,简体字的出现也是一个。

    但现在吕安他们要做的却是反过来,由他们将秦字进行简化,然后上书秦国上层,再自上而下进行推广。

    这本是异想天开之举,其中更是难度重重,如何推广、秦王是否会采纳都是问题。但年轻人嘛,从来都是做得多想得少。

    吕安等人都想得很开,他们认为随着文书工作的日渐繁重,使用简化字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只要是人都有想要偷懒的,现在不采纳不代表未来不会采纳。总之,未来一定是美好哒。

    但在有了荀卿的加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作为秦国现在一等一的读书人,荀卿的态度至关重要,如果他认为可行,那么秦王一定会慎重考虑。

    而荀卿给他们的意见是简化部分字形但不要改字,而是改偏旁,由偏旁的简化进而发展到更改汉字。

    改的尤其是作为文字本身却已经几乎不再单独使用,然而作为偏旁以及繁化的文字却很常见的那些汉字,如此可以有效避免使用时候带来的困扰以及误会。

    这不是个小工程,如何简化也需要有根有据,最好是在古籍中已经出现的简化字。

    好在荀卿这边书足够多,一本本翻找或许能有收获。

    为了读书方便,吕安于是和家里人说了一声,就扛着包袱住到了学宫内。然而,作为走读生,他在这里是没有宿舍的。

    学宫并非私塾,此地除了荀子之外还有别的教师,教导的学派也并非是儒家一家,各家均可上台讲述自家学说。而每隔五日,秦国的廷尉还会派人来学宫演讲秦国的法律,还要进行判案的案例分享。

    因为学宫的位置在城外,咸阳城也有宵禁,所以来讲学的先生多半会提前抵达此处住上一晚,如此来来往往,学宫的宿舍位就非常紧张。

    不过吕小安一点都不担心,他准备去找他师弟蹭个床位

    没错,吕安他有师弟啦师弟还是个熟人。

    正是当年和他结下了二牛之交的几个年轻人,虽然他们年纪比他大,但是按照入门顺序还是要叫他师兄哒。

    作为非秦国本国人,这几位师兄都是报的住宿,而和吕安关系最好的就是他的八师弟韩非。

    牛主要就是他出钱的,当年挑嘴的赵政主要的口粮就来自了那头楚国母牛。也因此当韩非拜入荀卿门下后,吕安对他也最为照顾。

    韩非一口就答应了小师兄的请求,他对修正字体这件事也十分感兴趣,

    当然,他也有私心。

    文字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创举,六国之间闻所未闻,如果秦国能够成功,那等观摩完秦国文字是如何改革后,他也可以照搬回韩国。

    作为韩国人,他们的字体主要受到了昔日老东家晋国的影响。晋国当年是秦国的邻居,又有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彼此睦邻友好关系,双方字体相通,参考价值非常高。

    和师弟说好之后,吕小安便颠颠想要去搬行李,然而他错愕发现自己的行李连同带来的竹卷都消失啦

    大师兄恰巧走过,见他吃惊模样也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