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较多的就是金属、皮这些材料做的东西,因为他们闲不下来老是跟着水草走,过程当中就很容易磕磕碰碰的弄碎了。
但农耕稳定,基本就没有这样的烦恼。
后来陶器也有了新的发展,比如烧砖块盖房子,比如赫赫有名的秦砖汉瓦,春秋战国时候的空心砖能有一米多。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陶器莫过于秦始皇兵马俑了,属于灰陶,硬度要偏高一点。制作起来也比往常的陶器红砖这些多了一个闷烧的步骤。
现代人看秦始皇兵马俑都觉得壮观,更别提阮澜他们家这些内行人了,就算是用现代工艺让人们去做这么多这么逼真的兵马俑,还要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阮澜的眼睛扫到了一款小小的陶罐,这陶面上已经有釉了,看起来这釉面里含了不少的铁,所以才会出来这样的黄色。
可惜很多东西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阮澜叹了口气,她小时候见过一个汉代黄绿釉的望楼,是在纽约苏富比拍卖的,好看到飞起,她根本想不到汉朝的人就能做出这样漂亮的东西。
尤其是经过长时间掩埋,很多釉面会反铅,在黄绿色的釉面上铺出一层漂亮的云母一样的光泽。
她又看了一眼这陶罐,心里想的是——倘若这个东西埋个千八百年的,说不定比现在要好看点。
陶器的整个发展是和烧制温度有关的,一开始就是一千度以下,之后随着温度的提升,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釉面,比如说唐三彩。
其实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很容易坏,但是比之前的灰陶、红陶的烧制温度又提升了许多,达到了一千一百度。
阮澜的目标不是做陶器,而是瓷器,这也算是她的本行。
更何况现在的人已经能分得清什么是陶器什么是瓷器了,单看这个定价就知道了。
陶器便宜,因为原料就是黏土,随处可取,而瓷器却要特定的瓷土和准备过程,就是之前她和陆追天天在家干的那些活。
陶器烧制温度低,一般平地堆烧就行了,根本用不着她家后院那个烧窑。然后就是釉面的选择了。
最后就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釉面、造型才是瓷器能卖出价的地方。她家里就她一个,还有陆追一个,根本没法烧制大量的物件,只能量少而精。
阮澜一边寻思着,目光开始转向一旁的瓷器。
陆追就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她。他在陆府见到的各类瓷器也不少,精美的、普通的各式各样都有,但他却从未和烧瓷的工匠接触过。
如今阮澜就在自己面前,抿着嘴唇仔细的将东西一个一个的看过去,若有所思。偶尔皱一下眉,嘴里念叨着些什么,倒是和平日闲散吊儿郎当的模样有所不同。
也就是这份难得的认真,反而让她那双圆润单纯的眼睛显得愈发光亮,引人侧目。
阮澜看瓷,陆追看她,身后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却丝毫影响不到这两个人,就好像将自己与这世上纷繁隔绝开了一般。
阮澜拿起一个茶碗,仔细端看,这茶碗和自己家里的差不多,看着是白瓷,其实里面还闪着青光,颜色也不够纯正。
她翻过来看了眼底面,又搁在手里颠了颠,大概知道这就是普通民窑的模样。
其实她挺喜欢这种白中带青的感觉的,但这是放在现代人的角度上来看。古人却不这么想,因为釉料里带着铁,烧出来就是青色的。
含铁量越高,釉面颜色越深,最后能绿到发黑。
工匠就不开心了,他们不停地想要青色变白,变白,再变白。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份心意一直铭刻在了骨血当中,现代女性也要变白变白再变白。
白是干净,是一种最简单朴素的美丽,是一条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