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对这种气氛很熟悉,有感而发“青春啊”
“少说两句。”学委友情拍拍他肩膀,“我当初就觉得你这种不用考试了还回来感叹青春的大人特别欠揍。”
当初的教务处主任就格外喜欢在监考他们的时候感叹青春,尤其看到他们考完试对的答案不一样,都要感慨几句少年时光令人怀念。
要不是揍不过,又被校规严厉地镇压着,一群学生早就奋起反抗了。
班长及时闭嘴,又忍不住补充“不过笙哥讲得确实好,怪不得学生们喜欢。”
学委点点头“旁征博引,还不枯燥,刚才好几个论据都能直接进议论文。”
班长“解题方法也总结得很精当,语文高考拿分和平时学习是两件事,考试还是要套路。”
学委“应试训练和文学素养两不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姚强加入不进来这段对话,但又很想参与,憋了半天举手赞同“对,听得我一点都没困。”
对话还是无可避免地走向了终结。
老贺退居二线,成了年级组长,拥有了更广阔的发挥舞台。
顺便还笑眯眯抓了这群下课一起来看老师的学生的差,把禁止翻墙的告示和浆糊一起塞过去“去,就贴每次你们翻墙那个地方,贴完再走。”
两条后街被整顿了好几遍,基本从小吃小摊变成了规范的商铺。
路上车来车往得多了,为了学生的安全,围墙也被重新修高,以免翻墙出去的学生出什么事故。
只可惜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还是不那么容易纠正。
于笙以身作则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起得晚了,为了赶上早自习,还是顺手翻了墙。
结果正好被他们学校刚调来的新领导撞上“站住哪个班的,你们班主任是谁”
当了老师之后于笙的脾气明显比之前好,心平气和跟他解释“我就是班主任。”
新领导看着他格外年轻的长相,气得胡子都有点歪“你是班主任那我还是校长呢给我过来,记名字你们班主任不来不准走”
一群人想笑不敢笑,班长拼命咳嗽着保持严肃“那后来呢”
“后来。”老贺抿了口茶,有点感慨,“幸好于老师的班主任还没退休,不然我们学校的校长可能就换人了。”
不论怎么说,整改之后,校园周边的秩序确实比之前好了不少。
已经是全省有名的示范高中,三中的伙食也明显有所提升,食堂质量今非昔比。于笙回办公室拿了饭卡,带着这群人去吃了顿饭,顺利花完了饭卡里常年不动的最后一笔菜金。
于老师的班主任也跟着这群学生一起蹭了顿饭,心满意足迈着方步,回高三楼去看晚自习了。
“笙哥,你不翻墙的话,下班回家不远吗”
段磊还记挂着于笙家特殊的地理位置“我记得你们家从正门走,要坐好几站地公交车的。”
于笙笑笑“有人压榨,下班还得打一份工,不远。”
段磊瞬间生出浓浓同情,还想追问,被他们班学委及时扯住“想想华尔街,兄弟,你接下来要追问的可能是以亿为单位的金钱交易。”
段磊“”
同情烟消云散,一群人心酸地嘤成一团。
靳林琨毕业之后进了金融圈,圈子里对高学历能力强有数学天赋的人是刚需,上手非常快,已经顺利接手了靳先生跟黎女士的工作。
于笙原本对这些事没什么兴趣,有次看靳林琨熬得晚,试了试顺手帮忙,才发现原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枯燥。
而且于笙狙得实在非常准。
准到只要每次和说出来的反着买,最少也能赚翻倍的那一种。
他们的投行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