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4章 第174章(第1/3页)  荣华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却说七月上旬苏观河在襄阳城安排好借粮收粮之事后,就径直领了人马奔向荆州府,欲要督促灭蝗。苏妙真一行人正是七月十四到达。

    到了才知珉王压制百官,竟不许使人力灭蝗,才耽搁了下来。王府更反称说若发蝗灾,自然是湖广道主官为政不仁,惹得天怒人怨——若湖广道的官吏都行好事,上天悲悯,肯定不会有灾异。

    而事实上,珉王征召荆州民众为其修筑北城城墙,欲要加宽加高以求雄伟壮观,给的理由倒是冠冕堂皇——为防荆州周边等地的流民聚匪进城作乱,这修好了有益于全城百姓。

    因着五月底乾元帝偏袒珉王的旨意下来后,湖广道百官都看出了乾元帝的偏心,荆州官员更是常年在珉王的积威下讨日子,还有好几个因他被罢,哪有再敢出言劝诫的?只能奉命征召军夫民役替珉王办事。

    时值盛夏,又滴水不落,百姓们在炎炎烈日下劳役,本就困苦不已!这珉王居然还令前来修城的人们自备干粮,弄得不少家户不能谋业还得倒贴钱粮,以至破败。而王府又急着早日将修筑之事竣工,更遣出监工昼夜巡视,见到稍稍停歇的民工军夫就往死处鞭笞以作警示,以至于六月到七月中旬竟死了一二十人。

    苏观河得知情况后气得在行辕摔了无数茶碗,但为了灭蝗乃至赈灾之事,仍是拉下脸去苦苦劝诫珉王,更拿了苏州府织工被逼入城大乱之事做例……许是珉王也顾忌一二,便没继续催工期。苏观河也得此时机号召荆州府官民急急在郊野挖虫卵,捉蝗虫,同时掘水井,浇田地。

    起先因着荆州府田地里的庄稼早是大旱绝收了,不少平民就毫无动力去捕捉蝗虫,一心等着朝廷赈济,幸得那以蝗换粮的法子生了效,又有附近涌入的流民被召集起来,按着苏妙真所授、襄阳府等处所行的经验——以工代赈:要么捕杀蝗虫,要么抬送河水浇灌临江田地,要么挖水井造水车……倒也处理得还算及时,虽则苏妙真估算着,最多只能保住两成的庄稼,却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出太多。

    再说苏妙真,她在襄阳城虽是大大咧咧地到处查探闲逛,但那是因襄阳城苏观河最大,自打来了荆州府,因是珉王的地界,她唯恐自己在此路见不平后,忍耐不住——惹出事端给苏观河添麻烦。就乖乖待在巡抚行辕的西偏院里,日日做着给苏问弦的生辰礼物,一步也不曾踏出院,如此这般地闷了七八日。不提。

    七月二十三。

    骄阳当午,一丝风儿也没,荆州城外焦土遍野,农田干裂。荆州城内也不好过,热得如同蒸笼。巡抚行辕的小偏院里,松柏杨柳的枝叶梢尖已然干瘪枯萎。蝉虽鸣得有气无力,仍聒噪无比。

    苏妙真坐在后院大槐树下的湘竹凉塌边乘凉歇晌,正对着木门,一壁慢慢做做手中青缎男鞋与织锦回纹挑绣汗巾,一壁算算苏观河等官员也该从武当山祈雨归来,一壁时不时从门缝中瞅瞅街上光腚走动的垂髫孩童们。

    她见这些孩童们个个没精打采的提着空竹蓝,不是天真活泼模样,就不由得轻轻一叹,知晓大人们的辛苦劳役也让这些小孩子们跟着提心吊胆。

    苏妙真略偏偏头,目光移向不远处承天寺到荆中路再直抵北城墙根这一带。见北面阔大高耸的城墙下,王府遣出的监工们在挥汗如雨的四千民工军夫间来回走动,遇着稍有停歇的民工军夫,挥棍便打——虽没再下死手,却也仍然狠辣大力——不禁冷笑两声。

    强忍了烦闷坐回凉榻,定神接着绣汗巾上的如意纹样,不知过了多久,却突听得一阵“哒哒”的蹄声,越来越近。

    苏妙真抬眼一瞧,只见得是一匹浑身雪青的马经过,通体上下,没有半根杂毛儿,真是神骏至极。她见猎心喜,就随手放下手中活计去看,边看边咋舌马主之豪富。

    正在感慨间,那穿着一身酱色曳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