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章 第十六章(第1/3页)  农女的古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在她们村里能点上油灯的人家是很少的。

    她们村向来没有种花生的习惯,又穷的三餐不济,基本来说,采摘野菜不过为了填饱肚子,哪里讲究味觉,他们吃野菜全都用煮的,没有炒菜的习惯,因而用到花生油的几率很小。

    她们村的地本来就贫瘠,即使种出那么一点花生榨出来的花生油,一般也只给那几个考科举的学子用了,其它人晚上基本都是摸黑进行的,只有遇到春节等这样重大的喜庆日,才会在整个村都点上火把。

    毕竟火把是用柴燃烧的,每次上山砍柴也费时费力,所以,他们村里人用起柴火来也十分的节约。

    因而,赵小翠和赵大妞晚上做衣服只能就着月光做。

    每逢朔望日,月明的时候还好,在平时布料上的花纹根本就看不清。

    “小翠儿啊,咱们这些布比较碎,如果直接放在腿上是铺不平的,得在下面放下一块木板固定一下!”吴氏开口指点道,她看着赵小翠做衣服很是费力,得小心翼翼的把两块碎布拼接在一起,而且接口还一分一毫不能有差,如果对接的地方不整齐,做起来的衣服会十分难看。

    接这种特别碎的布,要是按着赵小翠这种做法来做,做好一件衣服就得耗费一晚上的时间不止了。

    赵小翠本身经验不足,做起衣服来不能得心应手这是常理,吴氏每指点一步,赵小翠就跟着做一步,耐心的听她讲解,慢慢的学。

    她先在碎布下放一块木板固定一下,再放上一件旧衣服作为比对的样式,把碎布拼在了一起,按着旧衣服轮廓跟着做。

    吴氏先做了一遍,然后才让赵小翠跟着做,吴氏这种做法看起来果然省时省力很多,但是等到赵小翠亲自动手的时候,还是出了一点问题。

    “你看,你这行针不对,不同的地方行针还要有不同的讲究!”

    这些细微的地方,是比较难处理的,还得吴氏手把手的教着。

    古代没有缝纫机什么的,做衣服的时候更要讲究针脚的对称,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针脚,还能把线头收入线中,用了这种细腻的处理方法,不用刻意的把线头减掉,就能防止线头搁人,还能让衣服做起来美观一些。

    “怎么样?跟着我娘做衣服学了不少东西吧?”赵大妞看着赵小翠全神贯注的认真学习,洋洋得意的说道。

    她娘有这一门手艺,于她而言,也满自豪的。

    “大娘是挺厉害的!”赵小翠头也没抬,只颔首说道。

    “那是啊,我姥爷他们家可是有名的绣工!”经赵小翠这么一夸,赵大妞就更得意了。

    “这傻丫头,哪有自己夸自己的?”吴氏抬头,笑着埋汰一句。

    “我这哪是夸娘啊?是娘您的手艺本来就好嘛!”赵大妞看着吴氏,眸光转向赵小翠,道:“是吗?小翠。”

    “大娘手艺当然好了,就这样细碎的布料来说,我娘根本就缝不好衣服!”赵小翠冲着赵大妞笑了笑,点头道。

    ……

    做好了衣服回到家,都已经是深夜了,赵大权和张氏都已经入睡,赵小翠也急忙回屋里睡觉去了。

    天亮的时候,本来赵大权和张氏要去下田,可是赵大权的身体有些不舒服,张氏也在家里照顾他,今天就没去下田。

    赵小翠当心土豆的长势不好,就亲自到田里去给土豆施肥,回来的时候,顺道去了一趟张大娘家,给张大娘家送兔子肉去了。

    张大娘接到兔子肉,是对赵小翠道了千恩万谢,又拉着她说了好一会儿的话,才放她回家来了。

    刚回到家,赵小翠就遇见了张婶。

    “小翠儿啊,你可回来了!”赵小翠刚进家门,张婶就和她套近乎,“哎哟,这才几天不见啊,我们小翠儿又长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