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章 第三十三章(第1/3页)  农女的古代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小翠和张大贵的牛车刚走,张氏就让张大富的媳妇去把药煎了,张大贵,张大富和苗氏则守在张朱寿的身边形影不离的,张氏看苗氏的情绪也渐渐平复了,毕竟家里人病着,他们母子三人总要有些事要先商量着做好准备,张氏不想打搅他们,就起身去了厨房给张大富媳妇帮忙煎药去了。

    约莫半刻钟的时间,药终于熬好了,张大富媳妇忙着给张朱寿端来。

    药熬好的那一刻,全家人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等到苗氏真正喂张朱寿喝药的时候,问题却来了。

    张朱寿整个人早已经昏迷,哪里还能张开嘴啊!

    苗氏先舀了一勺喂,可是喂到嘴边的药全部都顺着嘴角流走了,连一点药也喂不进张朱寿的嘴巴。

    苗氏急忙让张大富和张大贵两兄弟帮忙把张朱寿的嘴巴撬开,可是,无论他们用什么办法,就是撬不开张朱寿的嘴,后来,还是张大贵急中生智,去了厨房里把汤勺拿来,才勉强把张朱寿的嘴巴撬开。

    可是嘴巴撬开了,牙根却还是紧咬的,药根本灌不进去。

    苗氏又急得眼泪直掉,后来还是张氏想到河边的芦苇,他们家原来把芦苇摘回来后,赵小翠就会把芦苇杆留下来,给赵小马玩耍。张氏曾无意间看见赵小马把芦苇杆当成吸管在那里喝水,就想到张朱寿这样的情况正合适,她马上就回了趟家,把芦苇杆取了来。

    这是当地一种特有的芦苇,芦苇杆本来就很硬,枝杆也不大,小的枝杆差不多和现代的吸管一样大,质地却比吸管硬了很多,张氏就拿过来在张朱寿的紧咬的牙关上用力的撬,竟然让她给撬出了一条缝,苗氏这才急忙把药给灌进去。

    开始的时候,张朱寿连药也喂不下,苗氏急的不知所措,这眼泪哗啦又流不止了。

    幸好张氏的爹张老头曾经也救治过不会下咽的病人,张氏以前在娘家时,听张老头说过,不会下咽的病人就要想办法刺激他的思想活跃起来,这样就能带动他的神经,自然就会下咽了。

    在张氏的提点之下,苗氏才在他耳边说起年轻时夫妻俩经历的一些事,说到当时饿的不行的时候,夫妻俩还偷偷去了村头地主家偷大米,说到了这,张朱寿咕噜一声就把药咽下去了。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刺激了张朱寿,因为那次让地主的儿子逮了一个正着,张朱寿挨了棒子,还险些给送到官府去,这就让张朱寿的心里留下了阴影,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很多年,时常苗氏提起,张朱寿仍感到心有余悸,故而苗氏知道,只要提起这件事肯定会刺激了张朱寿。

    大家看张朱寿把药给咽了下去,大家才稍微的放松。

    张氏看张朱寿的喉结不停的蠕动,急忙让张大贵称热打铁,把一碗药都给他灌下去。

    苗氏继续在一旁说一些鼓励他继续活下去的话。

    直到张朱寿把一整碗药都吞咽下去了,苗氏才完全松了一口气。

    赵小翠经过了半天的颠簸,终于到了张老头的家里。

    张老头和张老婆子看见赵小翠来了,欢喜的不得了,他们已经很久都没有见过外孙女了。

    古代的通讯比不得现代,虽然只是邻村,这路途还算是遥远的,要见一趟子面并不容易。

    两老二话没说,就一定要留张大贵和赵小翠在那里吃饭,急得赵小翠急忙把来意知了张老头子。

    张老头贯来医德很好,秉持的理念是悬壶济世,救人为首,他听说了这样的事就没有再留赵小翠他们在那吃饭了,急忙转身回屋里拿了药箱就上了张大贵的牛车上路了。

    待张老头赶到张朱寿家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

    药虽然灌下去,张朱寿却依旧昏迷不醒。

    苗氏正担忧的不知所措,见张老头来了,二话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