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9章 考博,走过场(第2/3页)  风雨十四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业,才陆续发表,除了学生们进度慢、到后期才大爆发的因素,导师也有意压一压,因为有了文章报考外校就方便了,跟我读就是另一回事了,肉烂了在锅里。

    在家过年,公务员报考的单位打电话问大桓,怎么缺席面试?大桓说,我已经直博了,不去了。又解释说,直博就是直接攻读博士,要深造了。

    二妹于槿没有回家过年,据说单位很忙,假期短,买不到火车票。对于她的工作性质,大桓知之甚少,好像境况不太好,都参加工作的人了,还找家里要钱,她解释说是做投资,会有回报的。小妹于株专科快毕业了,父亲的意思是让她考个专升本,3+2,父亲这个学历崇拜有点过了,但安排子女,除了提高他们的学历,也没有好办法。于株这个大学上得浑浑噩噩的,她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旅游英语应用不那么广泛,她们实习也挺没劲,她也很迷茫,当然书是不准备再读了。眼看着2009年夏天会是一个转折,大桓升博士,大概率是公费,小妹毕业,压了父亲二十多年子女读书的重负会全部卸下来,母亲经常羡慕人家,个个都在赚钱,那咱家也一样。

    这年返校后去导师家拜年,由大桓和武棠带队,研一有四人,再加上两位在职的,队伍蔚为壮观,除了去超市凑份子买东西,有人还从家乡带来酒和土特产,人人都提着东西,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进去。这是韩老师组的惯例,也并非人人如此,杨老师组和沈老师组,上门送束花就行了。礼多人不怪,各有传承。虽然早有耳闻,当韩老师宣布你们的于师兄会继续留在组内读博士,大家还是很鼓舞的。临告别时,韩老师塞给大桓一个大苹果,可不是人人都有的。大桓把苹果揣在兜里,鼓鼓囊囊的,回来时候碰上何老师组的阳建,他问你塞的什么东西?大桓拿出苹果。阳建说,你们导师对你挺厚爱的。

    虽说是走过场,但不可小觑,博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如期而至。报考的不足20人,相熟的面孔有杨老师组的刘炜,他是山东大汉,做事勤勤恳恳,因为跟大桓一起开组会,实验室相邻,两人多有交集,虽然大桓近一年来实验呈爆炸性增长,但比起刘炜还是多有不如,他受到比较严格和规范的农药合成训练。刘炜无私分享的考博专业课真题,让大桓确立了专业课复习范围,增强了信心。蒋老师组李亮,他硕士阶段在中科院下属研究所联合培养,导师也是大牛,研二发了篇OL(ACS的二区论文),现在蒋老师把他召回,差了个六级,考一考,在一众考生中,他的科研成果是最耀眼的。赵院长组大弟子,半保送,只考英语,不参加排名。

    没有听力,又有好些真题做过,大桓的英语考得不赖。考专业课时候,题目难度跟考研差不多,都是简单的碳正离子、碳负离子机理,合成题也不难,完成起来很轻松,三个小时考试时间,四十分钟就写完了,预测考试结果是接近完美。因为考试是在大教室进行,还有其他专业特别是文科专业考生的奋笔疾书,化学这边考生如此迅速收官离场,会给其他考生带来心理上的冲击。

    成绩出来了,还不错,大桓的英语62分,专业一90分,专业二88分(均为100分的满分),总分240,数一数二的水平。连韩老师都说考得不错,如果考砸了,找关系捞人,会很伤面子的。

    不久后,就进行复试,主要是工作报告,用PPT对自己硕士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接受老师们的提问和质询,在座的都是博导级大咖,韩老师暂无资格与会。大桓做报告时候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些老师只看了他报告两眼,很多人就没了兴致,有人开始相互交谈,这是一种轻视,大桓做的东西太浅了,对于时间宝贵的一些大导师们来说,没有启发意义,没有新东西,有点浪费时间。

    大桓将来的挂名导师钱副院长指出大桓的农药分子设计立意有问题,特别是第一个系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