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章 一堂朝会(第1/3页)  来即我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到江昭痊愈,已是十日之后,期间他与江子羿并宁王在长安宫中讨论中北国策,一番商量考据之后才定下来,而他登基的日子,是皇帝去世的第二个月整,朝政已许久未运转了。

    经过钦天监严密推算,最终定了八月初一,太子江昭继位,行登基大典,升太和殿,世称少帝,纪年咸元,时年九岁。公子羿年二十四,行辅国大权,位居右相,为文官之首,上将军公子沛抱恙在身,主动交兵,至此兵符归还长安宫,少帝感念其护国有功,于太和殿设王座,待其病愈参政,与其平起平坐。

    江沛猝不及防交兵,朝野上下一阵哗然,若说为了令少帝放心,大可不必,依他在军中的威望,中北国事,无论如何少不了他。再者眼下老宁王也在京中,手里还有□□一纸空诏,众人也都知道宁王曾经“立长为安”的建议,到了非常时期,若少帝无法维持朝政,他应当会联合公室推举江沛上位。于是都看不懂这一门三代人到底有何盘算。

    第二日朝会,江昭升殿,言明今日只讨论一件事,中北国策。江子羿主持朝堂秩序,并不发言,而是等江昭开口。

    只见江昭淡然自若站在龙椅前,一字一句道:“诸位大臣,父皇盛年崩逝,江昭既嫡又长,应制继位。当此新旧交替之时,寡人有四项决断申明朝野。”言下之意宗室之中只有我能继位,你们都别打别的主意,这是宁王给他的承诺,宁王一脉,不论老幼,都会尽力辅佐他。

    江昭说完,打量了殿中众人,见无异样,歇了歇,没有丝毫慌乱,又道:“其一,右相江子羿,担任摄政王,一应政事,由他与寡人共同决断。”将江子羿放于自己前面,一来表示对他的信任,倚重;二来提醒众人不可再对他阳奉阴违。

    “其二,各部官员,一应官居原职,不做变动。”这是表明,左相之位,不出意外会继续空缺。御史大夫听罢顿时垮下了脸。

    “其三,护国大将军伊石,国丧期间维持秩序有功,理当褒奖。”此言一出,廷下的伊石几乎傻眼,这样明褒暗贬不就是摆明了敲打自己么?真是可笑至极。连带着他的拥护者也都认为,少帝这是铁了心要与上将军作对。

    “其四,陷阵营将领景灏救驾有功,升迁五大夫。”这倒是真心实意的褒奖,可惜景灏自江沛交兵后就未离开过江北大营,此时也在操练士兵,并不在场,不然必定喜得一蹦三丈高。

    这四项决断都是先经过宁王肯定,再由江昭一字一句背下来,又在宫中演练了无数遍得出的结果,以免第一日议政就压不住群臣而落了下乘,江子羿始终没起过要只手遮天的心思,只想着将毕生所学都教给他。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江昭虽年幼,可也到了知事明理的年纪,他的性子谁也摸不准,若贸然开口,反倒容易惹得一身腥,于是众人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江昭对此状况十分满意,但面上却是不露半分喜色,殿中沉默良久,他一屁股坐在龙椅上,才问:“众位爱卿,可有异议?”一刻也没有卸下防备。

    此四项决断,于法,于人都合乎情理,众人无可辩驳,只听伊石领头应声:“老臣领命。”江昭这才对下首露出几分笑脸,巴巴的望着江子羿,似在求他夸奖,江子羿微微点头表示赞扬,江昭见有人察觉,旋即收敛了笑意,恍惚间众人都以为自己眼花了。

    “说完这四项,寡人还有两样主张。”江昭话未说完,伊石就知道他要讲科举之事,好在他收到消息后就吩咐了下去如何应对,无非就是给他施加几分压力。

    江昭见无人反驳,又接着说:“中北尚武,列国皆知,连年战乱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经过寡人与右相商讨后,决意继承先帝遗志,举国推行文治,侧重法治,摒弃人治。诸位大臣可有异议?”口齿清晰,泰然处之,并无半分怯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