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夭折(第1/3页)  重生之明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沈皇后闻言,探究地将视线落在淑妃与贵妃身上,双唇紧抿,不辨喜怒。

    在触及到宋贵妃明显有些闪躲的目光时,沈氏眸色微动,面上却仿若被贵妃刚刚的一番解释,说服了一般,神情严肃地点了点头,朝着淑妃警告道:“淑妃!话可不能乱说——皇嗣之事,事关重大,圣上再如何宠爱一个女人,也不可能在这等事情上胡来!”

    “胡来?”淑妃朱氏闻言,讽刺地笑了笑。歪着脑袋,态度桀骜,眼角却流露出一抹黯然:“皇后娘娘,连您也知道,这事——是在胡来呀!”

    “可偏偏咱们大梁的国君,为了一个‘情’字,枉顾为君之责,无视骨肉亲情,真的做出了此等荒唐、昏聩之事……”

    ……

    先帝尚在,梁帝仍是皇子之时,其母德献太后张氏是为先帝的张淑仪,与宋贵妃的姨母杨嫔,同住承庆宫。

    杨嫔位低,偏居于侧殿,而德献太后则是当时承庆宫的一宫主位。

    还是一五品小官之女的宋氏,因着杨嫔这层关系,破格被选入梁宫,给表妹嘉平公主做伴读。也正是因为这次入宫,才让她与梁帝之间——结下了之后几十年的孽缘……

    德献太后除了梁帝这个长子外,早年间,其实还育有一位公主。只不过那孩子缘浅福薄,没熬过半岁,便早早夭折了。

    后来,承庆宫偏殿的杨嫔生下了嘉平公主,德献太后见那孩子玉雪可爱,与自己早夭的女儿,眉目间竟有着六七分相似。便将对小女儿的感情,转嫁在了嘉平公主身上,与杨嫔母女的关系很是亲密。

    做为公主伴读,宋氏自然随着嘉平公主,同住承庆宫。

    至于梁帝,身为皇子的他,虽在五岁之后,便已按祖宗规矩搬离内宫,迁居勤朝苑,与其他兄弟一道读书、习武。可每日晨昏定省,回承庆宫给生母张淑仪请安之时,他也时常能遇上前来正殿——名为“问安”,实则是被张氏招来,陪着她聊天解闷的嘉平公主。

    久而久之,这对异母兄妹因着德献太后的关系,往来愈发亲昵了起来。而一直跟在嘉平公主身边的宋氏,也近水楼台,与少年梁帝结下了特殊的情谊。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正当两人之间,朦朦胧胧,生出了一丝若有似无的情愫,将他们联系在一起的嘉平公主,却在此时突然染了时疫。纵使是金枝玉叶,也躲不过天意绝人,没过多久,这场来势汹汹的疫症,便夺走了小公主花一般灿烂的生命。

    其母杨嫔也因无法承受丧女之痛,就此一病不起。不过半年时间,母女二人便一前一后,香消玉殒在这深宫之中。

    姨母杨嫔与表妹嘉平公主先后殇逝,作为公主伴读的宋氏,自然没了继续留在宫中的理由。

    宋氏自知她此番离宫归家,前路艰难。等待她的,不是刚进宫时,所设想的日后锦衣还乡的荣耀,而是失了宫里靠山之后,又要再被人安上一个“福薄克亲”罪名的荆棘载途。

    这对于本打算借着“公主伴读”的名分,给自己博个好前程的宋氏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为了在回到宋家之后,不被家中的长辈、姊妹就此看轻,遭人嫌弃,宋氏于离宫的前几日,特意寻了梁帝,求他帮自己做了一件事……

    果然,在少年梁帝的“仗义相助”下,宋氏在宋家不但没有因为“克亲”之事,遭人鄙薄和轻待,反而被奉若上宾、十分礼遇。就连宋家姐妹对她的态度,也完全没有因长辈们的刻意偏心,嫉恨、怨妒,而是恭敬中带着小心翼翼的讨好。

    待少年梁帝及冠成年,立府封王,见宋氏因当年嘉平公主殇逝的余波,及笄之后,却迟迟未能定亲,便念在嘉平公主的份上,将宋氏纳为庶妃,成为了他潜邸之中——第一个有了名分的女人。

    早年青梅竹马的情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