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章 疙瘩吴氏(第1/4页)  亳地葛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曹百里知道远乡有个姑娘,遭嫂子厌弃,生活很不如意。

    他前几天从那里经过的时候,听到那姑娘的嫂子正在骂人:“要我养活到多大,你才离门?这家里有什么,好陪送你?底下几个怎么办?老大老二可要娶媳妇了?我们家里有多少钱?你但凡跟了谁,偷偷就走掉了,对谁不都好?你就在家里刺闹我,去年人家给你说了一家,你还撺掇你哥哥不同意,你姊妹两个一条心,把我刺闹死了,让你哥哥娶了你,你哥跟你过可是……”

    下面的都是污言秽语,曹百里听不下去,挑起来担子离开那里,到村庄的另一头,放在地上,跟买东西的老人说话:“这谁家,骂一个姑娘,咋骂那么难听?”

    曹百里过了这个村,这趟就要回程了,担子里的货品也就缺东少西的,围着他的担子,有两个老年人要买铜制的烟袋嘴。

    乡下的老人抽旱烟,就在自己家的地里种上烟叶,收获的时候,在炕房里炕干收起来,好的拿出去换钱,剩下的烟叶沫子,和稍微次一些的烟叶留下自己抽。烟叶沫子装到烟袋窝里,一人拿着一杆大烟袋,三五个老人围坐在村头的大树下,闲聊白活,这是当地人们最熟悉的场景。

    抽烟的烟袋,通常是木制的杆子,烟袋窝和烟袋嘴两头用金属,有钱人家会用玉制的烟袋嘴,而庄户普通人家,都是用铜制的烟袋窝和烟袋嘴。

    今天曹百里的烟袋嘴已经卖完了,正和两个老人商量下次给他们带,听到那边骂人,曹百里不想招惹是非,也懒得听那些不堪入耳的词,就把摊子挪了挪。

    他这样一问,两个老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那个姑娘。

    这姑娘有一个和人极不相称的名字:疙瘩。疙瘩从出生开始,一切都是错的,在吴老大的家里,她是一个多余的人。

    吴老大成婚后三年,他的大儿子已经两岁多的时候,他的爹娘又生了一个女儿,就是吴老大最小的妹妹,父亲随口就叫做“老疙瘩”,疙瘩不到三岁,父亲去世,母亲带着疙瘩,常常含着眼泪絮叨:“我可管把你带大哟,我要是能看到你嫁了人,成了家,我就天天给老天爷磕头,要是不能把你带成人,我死了也闭不上眼”。

    老天很难随人愿,疙瘩九岁的时候,母亲也离开了她,吴老大长兄代父,抚养疙瘩成人。没有父母的孩子,跟着嫂子长大,说起来,满眼都是泪啊!

    吴老大自己的大儿子,比自己的妹妹疙瘩大两岁,还有二儿子和疙瘩同岁,底下又出生了七八个,有刚出生就没有了的,有生病没长到一岁的,最后,他家总共有七个孩子,加上疙瘩,有八个孩子,为了养活这些张嘴吃饭,吴老大除了忙季干农田里的活,农闲的时候,到处找零活干,给人拉过纤,给人扛过包,给人抬过棺材,重活干多了,身体一天天的差了下来,这两年干不动外面的活,家里的大儿子、二儿子渐渐长大,都等着要娶亲,而疙瘩随着年龄增大,也到了婚嫁之年。

    亳州地方的婚嫁习俗是:结婚时,男方要盖房子做婚房,女方要陪送家具做嫁妆,那些有女儿的人家,有钱的,多陪送一些箱子柜子等,没钱的,也至少要陪送灯盆镜子,梳妆台之类的。

    疙瘩是个没娘的孩子,她的嫂子攒钱,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们结婚,儿子们年龄也都大了,可疙瘩夹在当中,让她的嫂子非常苦恼:她没有钱可以用到疙瘩身上啊!

    去年,疙瘩的嫂子托娘家的一个人出来,给疙瘩说了一个穷人家,男家没有正经的房子,也就不要女方的陪嫁,双方也不要许多礼仪,直接把人抬走就行。疙瘩听说那家不仅家庭困难,男孩子人也不正混,就在她哥哥吴老大面前流眼泪,吴老大出来当家,回了那个老媒红,这下,更得罪了疙瘩的嫂子了。

    疙瘩的嫂子找着茬子骂疙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