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熟食,补碗(第1/2页)  童年记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我们四个人喜欢上了与众不同的零食:熟食。这大概与生活水平有关,因为大家肚子里缺油水。当然,好东西我们吃不起,只能买最便宜的,像什么猪头肉、兔子肉、肺头、大肠和猪什锦等。一角钱好买一大包,特别是五分一只的兔子头,好啃上大半天。吃熟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要肉票。有时候熟食摊还卖马肉和驴肉,我们都尝过。这些东西既解馋,又增加营养,是一般的零食所不能比的。

    熟食摊是一座小木屋,三面是玻璃窗,很干净,它紧挨太平桥点心店。熟食的品种很多,生意也很好,有时还要排队。像这样的熟食摊,在太平桥就有两家,可见熟食是很受欢迎的。这主要是省时,而且一般人家也烧不出像熟食摊一样的味道来。

    今天没有兔子头,我们就称了一角猪头肉,一角肺头。这些都是熟食摊的大路货,每天必备。猪头肉有一股特别的香味,放在盘子里的都切成了条状。耳朵略透明,里面有软骨。下巴是活肉,精肉多。而猪鼻头,整天拱来拱去,更是香,有些人特别爱吃。

    老规矩,我们把这些一分四,大家便津津有味地品尝起佳肴来。德明他们喜欢吃耳朵,认为脆。猪耳朵里的软骨头在他们的腮帮子里发出了格格的声响,也就是说他们嚼得香。我则喜欢下巴肉,它精肉多。肺头是又鲜嫩,又滑爽。买肺头吃,原因是家里不常吃。我看这主要是烦,在我的记忆中,家里烧肺头不超过两次。

    前两年,海伦在外婆家吃了一回肺头汤,她上瘾了。回来后,缠着阿婆要吃肺头汤。肺头是买回来了,我看阿婆洗了足足有一个钟头。阿婆先把里边的什么东西拿掉,肺里全是血,阿婆换了好几脚桶的水,血水还没洗净。于是,阿婆就把肺头的气管套在水龙头上冲。两个肺叶涨得是又大又胖,就像充气球一样,水从肺叶的小洞洞里渗了出来。这样冲了好长时间,才算洗干净。肺头汤是很鲜美,海伦高兴得不得了,我也借了她的光,尝到了肺头的美味。

    就这样,我们一路上吃吃看看,没到家便两手空空,我们权当是点心了。想起刚才小组里的事,我就对德明讲,不能这样对待晓萍,应该向她道歉,而且丽华也生气了。大铭却说晓萍是小鸡肚肠、“碰哭精”(一碰就哭),不要当她一回事。小黄则说她是真的伤心了,还是去给她道歉一声好。也许是刚吃好猪头肉,德明一口答应。

    回到弄堂里,只见晓萍、丽华、林媛和徐敏她们在打三毛球。我们在一旁闷声不响地看着,丽华、晓萍也不理我们。这时,徐敏的球打到了德明跟前。德明捡了起来,走到晓萍跟前,把球给了她:“晓萍,刚才我太凶了,是我不对,现在向你道歉。请你原谅我。”

    晓萍经他这么一说,眼圈又红了起来。丽华走了过来:“你可以改改这臭皮气了。”

    “我们刚才已经教训过他了。” 大铭忙为德明说话。

    “晓萍,罚他一下,让他拉橡皮筋。”

    经我这么一说,徐敏还真的从书包里拿出了一串橡皮筋。大铭跟着倒霉,只能和德明一起拉。看到晓萍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们才放下心来,这件事总算是过去了。

    补碗

    她们正跳得欢呢,弄堂那一头传来了“吾点碗”的吆喝声,这是补碗的来了。要是在以前,补碗的个把礼拜就来一次。现在大家的生活改善了,碗打碎了就添新的,生意自然就少了。不过,要补碗的人总还是有的。

    “阿巍,帮我把补碗的叫来,我大伯要补个狮子缸 (一种和饭锅一样大小的有盖瓷缸,用来存放食品或水) 。” 晓萍自己忙着跳橡皮筋,却差我去叫住那补碗的。

    我把那人叫来后,德明和大铭就解放了,大家都要去看补缸。那补碗的挑了一付担子,两头都挂着一个小箱子,还有个小长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